朱昭熙走到机床旁,看着工人熟练地操作按钮,金属零件在车床上逐渐成型,开口问道:“这款车床的核心部件是自己生产的吗?比如主轴和控制系统。”
厂长连忙上前一步,指着机床内部解释:“大部分核心部件都是咱们自己造的,像床身、导轨这些承重部件,用的是本地钢厂生产的特种钢材,硬度和精度都能达标。
只有少数精密零件,比如主轴里的轴承和控制系统的芯片,还得从国外进口。不过我们的技术团队已经在攻关了,轴承的样品上个月刚做出来,经过测试,性能和进口的差不了多少,预计明年就能实现全部国产化,到时候成本还能降一成。”
“要加快研发进度,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朱昭熙叮嘱道,“现在明国和宁国在技术上卡我们脖子,就是怕我们发展起来。
咱们早一实现国产化,就能早一摆脱依赖。另外,还要注重培养技术工人,厂里可以搞个技术比武,对表现优秀的工人给奖金、评先进,再提供培训机会,鼓励他们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工饶技术水平上去了,产品质量才能更稳定。”
厂长点头记下:“您得对,我们下个月就组织技术比武,再和坤泽工业学校合作,办个培训班,让老工人带新徒弟,争取把整体技术水平提上来。”
离开机械厂,朱昭熙回到住处,继续完善会议发言提纲。随着会议临近,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代表们陆续报到,会议材料印刷装订完毕,会场也布置妥当,连茶水供应和医疗保障都安排好了。
她的发言提纲改了五稿,最终定稿里,不仅总结了虞国和虞元国这些年发展的成绩,还梳理了遇到的问题,更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工业上要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农业上要推广合作社模式,教育上要加强人才定向培养,医疗上要完善基层医疗点建设,每一条都结合了实际案例,避免空泛的口号。
会议召开前一晚上,李怡来到朱昭熙的住处,两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最后核对会议细节。李怡手里拿着一份清单,逐项汇报:“所有代表都已经报到,一共两百三十人,其中虞国代表一百八十人,虞元国代表三十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观察员二十人。
会议材料每人一套,包括工作报告、发展规划和候选人简历,都已经分发到位。明上午九点开会,会场的音响、投影都调试好了,医疗组也安排了两名医生和三名护士在场待命。”
朱昭熙点头:“好,辛苦你了,考虑得很周全。明的会议,我会正式提出辞职,推荐你担任虞国劳动党中央总书记。你年轻,有能力,这些年在基层和重要岗位上都做出了成绩,一定能带领虞国继续发展下去。”
李怡握着手里的笔,有些激动:“谢谢您的信任,也谢谢您这些年的培养。从当您秘书开始,您教我怎么调癣怎么写报告、怎么解决群众的问题,这些我都记在心里。
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会把虞国的工业、农业、民生都抓上去,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相信你。”朱昭熙微笑着,“社会主义事业就像接力赛,我们这一代人跑完了自己的棒,接下来就要靠你们年轻人。
你们有新思路、有闯劲,只要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多听群众的意见,少搞形式主义,就能跑得更快、更远。遇到拿不准的事,多和老同志们商量,也可以随时和我沟通,我虽然退下来了,但还能给你们出出主意。”
李怡用力点头:“我会的,一定多听多学,不骄不躁,把工作做实做细。”
窗外的夜色渐深,坤泽城的灯光次第亮起,从高处望去,像一片散落的星海。朱昭熙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偶尔驶过的自行车和公交车,心里很平静。
她想起几十年前刚到坤泽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莽荒,晚上一片漆黑,如今高楼林立,路灯明亮,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还能上学看病——这些变化,是无数人用汗水换来的。
这次会议不仅是她个人工作的一个节点,更是虞国社会主义事业传承的重要时刻,她知道,年轻一代已经准备好了。
第二上午般半,朱昭熙准时来到会议中心。会场设在中心的大礼堂,里面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和代表,大家穿着朴素的衣服,手里拿着笔记本,神情严肃,眼神里满是对会议的期待。
礼堂前方的主席台上,挂着“虞国劳动党中央会议”的横幅,简单却庄重。
九点整,会议正式开始。朱昭熙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发言稿——她不习惯照本宣科,大部分内容都记在心里,稿子只是用来提醒重点。会场里立刻安静下来,所有饶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没有喧哗,连翻笔记本的声音都很轻。
“同志们,今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总结这些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二是完成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为虞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朱昭熙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礼堂的每个角落,带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发展工业、农业、教育、医疗。
在虞国,我们从只有几家作坊,建成了覆盖机床、农机、纺织的工业体系,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孩子上学不用再交学费;在虞元国,我们帮牧民建合作社,盖学堂,修公路,从最原始的草原,变成了水草丰美的家园。
这些成绩不是上掉下来的,离不开每一位同志的日夜操劳,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工人加班加点赶生产,是农民辛勤种地保收成,是牧民团结一心抗风沙,才有了今的局面。”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