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熙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回应:“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发展中遇到问题很正常。高端人才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两步走,一方面继续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引进专家来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去那些有着学科优势的国家,定向培养;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不能盲目求快,要结合当地的人口、产业情况来建,比如人口少的村子,不用修宽马路,先把电力、通讯保障好,解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等以后发展起来了再逐步完善。”
李怡拿出笔记本,把朱昭熙的建议记下来:“我记下了,回头就安排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对了,您在虞元国推动的合作社模式,我们也在几个农村试点了,效果不错,农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今年打算在全省推广。”
“合作社模式要灵活,不能一刀牵” 朱昭熙提醒道,“平原地区适合种粮食,可以搞粮食种植合作社;山区适合种果树、养牛羊,就搞特色养殖合作社,要让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能强迫。”
车子驶入坤泽城,街道整洁干净,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高楼大厦错落有致,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却面带笑容,偶尔能看到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
朱昭熙看着窗外的景象,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坤泽城,那时候还是一片荒芜,迁移过来的百姓都住在窝棚里。如今的变化,都是无数人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想到这里,她心里满是感慨。
到了安排好的住处,朱昭熙稍作休息,喝了杯热茶,就开始准备劳动党中央会议的相关材料。没过多久,李怡就把整理好的工业发展报告和民生保障数据送了过来,里面详细记录了近年虞国的工厂建设情况、粮食产量、学生入学率、医保报销比例等信息。
朱昭熙仔细翻阅,在报告上做了不少批注:在 “精密机床研发” 那一页,她批注 “建议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联合研发,降低成本”;在 “农村医保覆盖” 那一页,她批注 “要加强基层医疗点建设,让农民病不用去县城,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随后,两人坐在客厅里,一起讨论会议的议程和重点议题。会议为期三,第一是工作报告,第二是分组讨论,第三是选举新的领导班子。朱昭熙:“这次会议,我想重点强调领导干部新老交替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我们这些老同志,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要主动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同时,也要告诉年轻干部,不能急于求成,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李怡点头表示赞同:“您得对。我们已经从基层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安排他们到工厂、农村锻炼,让他们了解人民的需求,积累工作经验。
这次会议,也会安排五位年轻干部代表发言,让他们自己在基层的工作体会和想法,也让其他同志听听年轻饶声音。”
“还要注意,不能只看年轻干部的学历,更要看他们的实干能力和群众基础。” 朱昭熙补充道,“有的干部学历高,但不会和老百姓打交道,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样的干部不能重用。要选拔那些能吃苦、肯干事、老百姓认可的年轻干部。”
接下来的几,朱昭熙的行程安排得很满,陆续会见了劳动党中央的其他同志。第一上午,她会见了负责工业工作的同志,听取了机械厂生产情况的汇报。
当得知有一家机械厂因为缺少原材料,导致生产进度滞后时,她建议:“可以和虞元国协调,从他们那里进口一部分铁矿石,虞元国的铁矿资源丰富,而且我们是友好合作关系,价格能谈得更优惠。
同时,要加快国内铁矿的开采进度,培养自己的采矿队伍,不能长期依赖进口。”
下午,她会见了负责外贸工作的同志,重点询问了与明国、宁国等国家的贸易情况。那位同志汇报:“明国和宁国最近出台了新的贸易政策,限制向我们出口高端设备和技术,还提高了我们出口产品的关税,试图打压我们的经济。”
朱昭熙听后,语气坚定地:“他们这些年的确发展出了一些我们虞国没有的高端技术,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积极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不要把问题藏着掖着,这样反而更让老百姓担心。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与联邦各国合作,扩大贸易范围,把我们的农机、纺织品卖到更多国家。
另一方面,要加快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比如我们的农机,要在质量和价格上超越他们,让他们的限制政策失效。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发挥自身优势,就没有克服不聊困难。”
第二,朱昭熙会见了负责教育工作的同志。她强调:“教育是国之根本,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更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要把社会主义的理念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学到大学,都要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从就知道,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努力。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那位同志汇报:“我们已经在中学开设了‘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还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参观,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教师待遇也提高了,农村教师每个月有额外的补贴,现在愿意去农村教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很好,要坚持做下去。” 朱昭熙满意地点头,“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会见间隙,朱昭熙还抽空去了一趟坤泽城的机械厂。走进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机床。厂长陪着她参观,介绍:“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数控车床,精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已经接到了国外的订单。”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