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口信的骑兵回来后。
石镇清问道:“左宗棠同意我们派使者过去了吗?”
来人跪地奏报道:“他同意了,翼王。”
石镇清将来人挥退。
他看了看身边的几位文官。
正犹豫派谁去。
礼部侍郎萧浚兰知道胜利在望,楚军已经是待宰的羔羊。
于是自告奋勇地道:“陛下。还是让微臣去吧。微臣虽然没有三寸不烂之舌,但是眼下楚军已经强弩之末。微臣冒险去楚军大营,就算豁出去性命,也要力争服左宗棠来降。”
石镇清瞟了他一眼。
他摇了摇头。
“你与左宗棠虽然见过一面,但交情毕竟不深。即便你口若悬河,他未必能听得进去。”
完,他有意无意看了一眼旁边骑在黄骠马上的赵烈文一眼。
赵烈文心领神会。
他含笑道:“楚军虽然是穷途末路,但左宗棠毕竟是有气节之人。我料定他已经决定慨然赴死,必然不肯投降翼王。”
石镇清眉头微蹙。
“难道就没有招降他的法子了吗?”
赵烈文沉吟了片刻后。
道:“他既然同意与我太平军谈判,必然有求于翼王,这些楚兵也都是他从湖南带出来的,微臣以为他心中必然也想为湘兵谋得一条生路。”
石镇清神情肃穆,他道:“朕并非为个人恩怨,而是为了下苍生。他左宗棠虽然杀我太平军不计其数,但朕都可以既往不咎。朝统一下,必不可少这样能镇守一方的国相之才。朕答应他的条件就是,这有何难?”
赵烈文见石镇清求贤若渴,并且不计前嫌,属实让他万分敬佩。
他抚着三缕短须。
继续道:“这二吗,自然是要翼王折节,学刘玄德三顾茅庐。”
石镇清哈哈一笑。
“只要他左宗棠能为我朝所用,我屈尊折节也无妨。”
萧浚兰却阻拦道:“陛下不可,陛下是万金之躯。他左宗棠是败军之将,他虽是封疆大吏,但是他马上要是阶下囚了。微臣愿意亲自前往,施压于他。”
石镇清狠狠瞥了他一眼。
道:“下尚未统一,左宗棠若能入我朝,其能力镇守一方绰绰有余。而且此人不贪,不拿,不乱杀。在清廷中也是少有的清流。不可一味用强。”
他目光移向赵烈文,用温和的口气道:“你代朕拟一封旨意给左宗棠,就他如果要保湘乡子弟平安离去,朕准了。他若不愿归顺我朝,即便回乡教书,朕也准了。”
赵烈文神情激动地拱手道:“翼王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若是连左宗棠都能饶恕,则下儒士归顺朝必如过江之鲫。翼王也可稳坐江山无虞。”
赵烈文的恭维话,石镇清自然十分受用。
他对赵烈文指示道:“服左宗棠,要晓以国与民族大义。如今已处于王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朝廷腐朽,官员贪污横行,百姓食不果腹。对外,丧权辱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我华夏之千百年来之耻辱。”
“如今世界格局多变,在西洋各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我们没有参与。这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不能再落于人后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才能与西方列强争雄。他应该明白,放下内部争斗,顺应民心,让我华夏独霸世界民族之林,方为大国之策。”
赵烈文频频点头。
邱云机也道:“你可以告知左宗棠,如今中秋佳节在即,他若想一家团圆,翼王都可以安排。”
赵烈文跟着道:“微臣明白,翼王和军师考虑的周全。我一定将话写进圣旨郑”
得到石镇清允许后,他走入帐郑
思索了片刻,提笔洋洋洒洒写了千言。
以他对左宗棠的了解,自然句句入其肺腑。
写完圣旨。
赵烈文满面春风走了出来。
他将圣旨给石镇清阅览过后。
石镇清评价道:“写的好,林则徐与左宗棠湘江夜话传为美谈。林则徐能看好的良臣,朕自然也不会错过。”
赵烈文嘴角噙着笑意。
似乎对劝降左宗棠胸有成竹。
他带着两名亲兵,骑马穿过双方的阵地。
来到楚军大营前。
刘锦棠带兵拦住了他的去路。
刘锦棠自然认识赵烈文。
他听赵烈文投降了太平军。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他猛地抽出宝刀。
上前一步。
威逼道:“我叔父已经被长毛所杀,你还有胆前来,我看你是不想活了。你这个叛徒,曾公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宽恕你。”
赵烈文站在他面前。
眼神清冷。
他悲愤交加地道:“曾大帅自焚,我比你痛心。湘军之败,在于民心,也在于人智。石达开虽然捉住了你叔父,但是并未杀他。你们二人也有重聚之时。翼王的胸怀,岂是你能揣度的。我与左帅有话要,你休要拦我。”
看着赵烈文不像是在谎。
年轻气盛的刘锦棠还是追问道:“他石达开真有如此宽阔胸怀,真没杀我叔父?”
“你叔父虽然受了重伤,但是已经得到及时救治,人已无大碍。若你拦我,还想见你叔父吗?”
刘锦棠担心刘松山的生死,赶快让开一条路。
看着赵烈文从自己的营地走过。
他威胁道:“我要是知道你在谎,我手上的大刀定不会饶了你。”
赵烈文毫不在意的微微一笑。
赵烈文阔步从刘锦棠的营地穿过。
刘锦棠与百余名士兵紧紧簇拥着赵烈文走进王殿。
赵烈文迈入门槛,站在门口,看着左宗棠正背对着他。
他拱手问候道:“季高兄,别来无恙啊?”
左宗棠听到熟识的声音。
他赶快转过头来。
他苦笑道:“烈文,已有一年多未见,你倒是面色红润了不少。”
见左宗棠一脸的憔悴。
又听到他话里话外的讥讽之意。
他慨叹道:“季高兄,你我一年多未见,话何必带着刺。曾帅在田家镇大败,自焚而死。是我为他收的尸。若不是我向石达开求情,他的尸体早就被挫骨扬灰了。我并非是软骨头,而是见石达开早已经今非昔比。”
“他苦尽甘来,将太平国整合的战无不胜。在四川又开展洋务运动,制造了三艘铁甲舰和大量的先进火炮、步枪,足见其见识非凡。古往今来,开国之君都近乎完人。石达开之才干,足以媲美唐宗、宋祖。”
喜欢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