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在下潘凤,字无双 开局穿越寡妇村 从特种兵到侯门婿 我也是皇叔 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东欧的雄鹰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五胡之血时代 三国:开局献计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三国:最强家族,从并州开始崛起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5章 请定死守京师疏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请定死守京师疏

臣渊谨奏:窃惟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廿二日,瓦剌太师也先拥五万精骑,联营通州城外三十里,胡尘蔽日,马嘶震野,京师九门昼闭,宗庙之危若累卵悬丝。当此社稷存亡之秋,内阁议战议避,纷然莫决。臣待罪兵部,历边十载,亲见岳峰焚粮狼山、陈烈战死宣府之忠,亲受边民 “愿与城共存亡” 之托,谨以兵情、粮情、民心、国本四者为据,沥血陈 “主战死守” 之策,凡有虚妄,甘受斧钺,伏惟陛下圣鉴。

夫京师者,非独宫阙之所在,实大吴列祖列宗神主所栖、兆民衣食所系也。神武帝萧武定鼎于此,铸 “定鼎神京” 铁券藏太庙;元雄萧珏迁鼎于此,勒 “守此土,安此民” 碑于午门。瓦剌也先此番南犯,非为金帛之利,实欲破城俘君、毁我宗庙、断我国脉。故曰:战则京师存、社稷存;避则京师亡、社稷亡。此理如日月经,无可疑也。

或有议 “暂迁皇太子于南京,帝留京师督战” 者,其言曰:“新募之兵三万三千,多为市井壮勇,未历战阵;京师仓粮仅支月余,九边援兵五日方至,死战必致城破。” 然臣谨按玄夜卫文勘房实勘录、边军驿报及臣亲巡之见闻,此皆虚。

何言兵未练?臣于十二月廿一日辰时,亲往卢沟桥练兵场视之:京营旧将李虎领壮勇两千,教以 “步战拒骑” 之法,壮勇周五,本通州菜农,持锄击木靶,三发三中;民夫张老栓,年逾五旬,曾随陈烈守宣府,架云梯登三丈高城,往返仅需一炷香,较京营新卒犹快。当日试练,能执刃刺耽持弓中靶者,逾两万之数,非 “未历战阵”,乃有死战之心也。

何言粮不足?臣得玄夜卫粮监御史周康廿一日酉时勘报:通州仓存漕粮五万石,每石以红漆书 “通” 字为记,逐仓盘点,粒米无差;自十二月十五至廿一,边民捐粮凡五万石 —— 昌平州老农张阿公,捐存麦十石,泣曰 “我儿守宣府死,我替他护京师”;顺义县民妇刘氏,捐粟三石,抱幼子曰 “求官军守得城,让娃长大有饭吃”。此粮贮于京师东仓,玄夜卫卒昼夜轮守,户部主事吴谦监守,无敢侵耗。前户部尚书刘焕称 “粮仅支月余”,实因赵谦(前户部主事,张建旧僚)私改粮册,将 “八万石” 涂改为 “三万石”,今谦已被玄夜卫拘勘,供词、改痕俱在,账册复真。

若依 “暂迁” 之议,太子离京,则百姓必疑陛下有弃城之心 —— 昨日臣巡德胜门,已闻儿谣曰 “太子走,京师破”;若太子为瓦剌追袭,或陷敌营,则国本摇荡,九边将士谁复效命?故 “暂迁” 非 “留根”,乃 “断根”;“死守” 非 “孤注”,乃 “固本”。

臣闻《元雄北巡诏》有云:“朕守京师,非守宫室,守祖宗之土、万民之命也。土存则命存,土亡则命亡。” 永熙帝萧睿巡边时,亦谕边臣曰:“边无宁日,京师无安枕;边民无归,朕无安食。” 昔年狼山之战,岳峰将军率五千疲卒,遇北元两万骑,粮尽则嚼雪,箭尽则持矛,身中三箭仍立阵前,焚北元粮囤二十,曰 “我死,粮不可资当;宣府卫之役,陈烈将军守南门七日,左臂为胡刀所斩,仍握矛拒敌,胸骨被马蹄踏碎,怀中犹藏血书 “粮绝,内奸在,守土”。此二将者,非不知死,乃知 “死则社稷安,生则家国危” 也。

今边民捐粮以助战,壮勇投军以护家,玄夜卫捕奸以清内,九边援兵星夜赴援 —— 大同卫指挥使王三,遣副将李默领三千兵,携火炮十门,已于廿二日午时抵通州;宣府卫指挥使陈安(陈烈之子),携父之断矛,率五千援兵,廿四日辰时即至京师,途次誓曰 “父死国,子继志,不守住京师,无颜见父于地下”。此皆助大吴,民心可用之兆也。臣若倡 “避”,何以对岳、陈二将之忠魂?何以对张阿公、刘氏之赤诚?何以对李默、陈安之效命?

其一曰固民心以作城防。夫民心者,守城之根本也,民心固则城防固,民心散则城防溃。臣请陛下即日临午门,下 “死守京师” 之诏,布告全城:一者明仓粮之实,言 “京师存粮八万石,足支三月,边民续捐者日增”,释百姓 “粮尽” 之疑;二者明援兵之期,言 “大同、宣府援兵已至,九边余兵陆续赴援”,释百姓 “孤军” 之惧;三者明奖惩之制,言 “凡助守城者,战后免徭役三年;凡通敌者,无论官民,诛其三族”,激百姓 “护家” 之心。

臣昨日巡城,见德胜门内有民妇数十,聚于巷口缝补甲胄;东直门内有工匠百余人,昼夜打造刀斧 —— 此非官府所逼,乃百姓自发为之。若陛下下死守之诏,民心必益固,壮勇必益奋,虽瓦剌五万骑,亦难敌万众一心之壁垒。昔神武帝取金陵,民献粮者十之八九,故能以弱胜强;今京师民心若此,弃之则为敌资,用之则为金城,陛下当善用之。

其二曰足粮饷以养兵力。粮饷者,兵之命脉也,无粮则兵溃,无饷则兵散。臣已与户部尚书刘焕、玄夜卫粮监御史周康定三事:一者核粮,令周康率玄夜卫卒,每日辰时盘点京师东、西二仓及通州仓粮,将耗粮、存粮之数,缮写黄册,午后递御书房,陛下可随时查阅,防私改、防侵耗;二者运粮,令刘焕调民夫三千,由玄夜卫卒护送,每日自通州运粮五千石入京师,储于近城仓廒,便于守城兵卒取用;三者筹饷,令户部提京师内库银五万两,工部造 “守城赏银” 牌千面,凡斩敌一级者,赏银五两、赏牌一面,战后凭牌授官或免徭。

臣昨日至京师东仓,见民夫正运粮入仓,老卒李福领十余人查验粮质,曰 “此粮干洁,可支三月”;至户部,见刘焕正督粮科重造清册,每页皆盖 “户部印” 与 “玄夜卫监粮印” 双印,曰 “再不敢有半分虚数”。粮饷既足,兵卒无饥寒之忧,方能专心守城,此 “兵马未动,粮草先斜 之古训也。

其三曰练兵力以御强担新募之兵虽有死战之心,然需简练以成劲旅;援兵虽至,需调度以成犄角。臣拟分三事行之:一者分兵守险,京师九门,西直门、卢沟桥为瓦剌必攻之地 —— 西直门驻兵八千,以陈安为将,设箭楼十二座、瓮城三座,掘陷马坑百个,埋拒马桩千根;卢沟桥驻兵六千,以李默为将,于桥两侧筑土台,架火炮十门,桥下系铁索,防瓦剌骑兵冲桥;其余七门,各驻兵三千,由京营旧将统领,互相策应,瓦剌若攻一门,他门可遣兵援之,无 “孤军被围” 之患。

二者简练新兵,令京营旧将分领壮勇:善射者教以 “步弓三发连射” 之法,每日辰时练,午时验,三日内中靶者逾两千;善搏者教以 “短刃刺马腹” 之技,选身强体壮者五百,编为 “破骑队”,专斩瓦剌马足;善筑者教以 “修补城垣” 之术,备砖石、灰浆于城头,瓦剌若毁城,即刻修补。臣昨日观练,壮勇王五持短刃刺草人(仿马腹),十刺九中,曰 “定斩胡马,为陈将军报仇”。

三者调度援兵,令李默领大同卫兵守通州,阻瓦剌粮道 —— 瓦剌粮草皆自漠北经独石口运至,通州为必经之地,李默可遣兵袭其粮车,断其供给;令陈安领宣府卫兵守西直门,与臣亲领之京营兵互为表里,瓦剌若攻西直门,臣可自卢沟桥遣兵援,陈安亦可自西直门遣兵袭敌后路。此 “联防死守” 之策,非 “孤军死战”,乃 “以众击寡” 也。

其四曰清内奸以绝敌应。内奸者,守城之大患也,内奸在则城防虚实为敌所知,内奸除则敌无内应之助。玄夜卫已设 “京师巡防司”,定三事查奸:一者验勘合,凡往来京师者,无论官民,皆需持 “京师防务勘合”,勘合上书姓名、籍贯、事由,盖 “玄夜卫巡防印”,无者不得入;二者查户籍,令京师五城兵马司,三日内逐户核查,凡陌生住户、无籍流民,皆送玄夜卫勘问;三者搜奸迹,玄夜卫卒每日巡城三次,重点查西直门、卢沟桥附近民居,凡藏瓦剌符、胡语、形迹可疑者,即刻擒捕。

廿一日夜,玄夜卫卒于西直门柴房擒孙乾(前理刑院主事,已伏诛)余党五人,搜出瓦剌狼头符三枚、西直门布防草图一张,经勘问,此五人欲于瓦剌攻城时纵火乱城,为敌内应。今玄夜卫已将此五人交诏狱署,待斩于市,以儆效尤。臣请陛下令玄夜卫再查内阁、六部,凡与李谟旧党有往来、受张成(已伏诛)银器、为 “暂避” 之议张目者,虽微官亦不宥,务使京师无内应之患。瓦剌虽凶,若不得内奸之助,亦难知城防虚实,此 “先清内而后拒外” 之良策也。

或谓 “瓦剌精锐善战,死战必多伤,恐损京师元气”。然臣谓:伤而社稷存,犹胜全而社稷亡。昔陈烈将军战死宣府,边军伤三千,然其血书 “守土” 二字,激九边将士之愤,大同卫兵卒请战书堆三尺高,皆愿 “效陈烈死战”;今若死战,纵伤万余,然京师存、宗庙存,九边将士知陛下有死守之志,必益奋勉,他日恢复北土,易如反掌。若今日避战,京师破,宗庙毁,陛下虽保身,然九边尽失,兆民为奴,他日虽欲复战,亦无兵可募、无粮可支,此 “伤一时而保万世” 与 “保一时而亡万世” 之别也。

或谓 “迁太子于南京,可留社稷之根,他日可复”。然臣谓:太子者,国之储君,储君离京则国本摇,储君陷敌则国本亡。昔吴哀帝萧炆,于永兴元年迁太子于南京,百姓闻之,争相奔逃,北土十去其七,元雄萧珏举兵时,仅得北平、永平、保定三城,苦战力十年,方复神京。今京师民心未散,若迁太子,百姓必谓 “陛下将弃我”,奔逃者益众,瓦剌必遣骑追袭太子,太子年幼,难避敌锋,若为所俘,陛下将何以为国?故 “迁太子” 非 “留根”,乃 “断根”;“守京师” 非 “孤注”,乃 “固本”。

臣渊,姑苏人也。父承宗,字景阳,曾任大同卫儒学教授,专司边地学子教化,兼督边粮转运 —— 昔年德佑初年,父奉户部檄,往独石口督运冬粮,途遇瓦剌游骑劫掠,为护粮车不落入敌手,力战殉职,尸身三日后方为玄夜卫寻回,归葬姑苏时,臣方弱冠,执绋送丧,见粮车残木上犹嵌胡箭,遂立誓 “代父守边,不令胡虏再犯”。

臣本习儒,攻《春秋》《孙吴兵法》,原拟赴秋闱求功名,父殉后即弃举子业,携父所留《边粮督运录》,投岳峰将军麾下。将军见臣虽为文生,却识边地地形、懂粮饷调度,遂留臣掌帐前文书,后渐委以军务。自德佑三年守狼山,至德佑十年戍大同卫,臣随岳峰将军历大战十七次,未尝言退:昔狼山之战,北元围我军五日,粮尽时与将军共嚼雪三日,见他以指血书 “守土” 二字,指骨渗血仍不肯辍,臣彼时便知,边地之守,守的非仅城池,更是父祖传下的家国、百姓赖活的土地。

今守京师,臣见昌平州老农张阿公捐存麦时,颤巍巍掏出父当年所授《千字文》残本,曰 “先生(指谢承宗)教我儿读书,我替先生护京师”;见顺义县民妇刘氏抱幼子捐粟,幼子手里攥着臣父当年为边地学童写的 “守礼” 二字木牌 —— 此皆父生前教化之效,亦皆大吴百姓赤诚之证。更见陈安持父断矛誓师,矛杆上血痕犹存,如陈烈将军犹在;见李默携大同卫火炮赴援,炮身刻 “保境” 二字,乃臣昔年与他在大同卫共铸。

此辈或为将门之后,或为边地士卒,或为寻常百姓,皆以 “守土” 为念 —— 臣若倡 “避”,何以对父殉粮之忠?何以对岳峰将军血书之誓、陈烈将军战死之勇?何以对张阿公、刘氏这般念父旧恩、愿护京师的百姓?

臣愿以全家三百余口性命作保:若陛下从臣主战之策,臣必亲督西直门、卢沟桥,昼夜不离城头;必令粮饷无缺、兵力简练、内奸尽除;必使瓦剌也先退师漠北,三年内不敢再犯京师。若城破,臣必提头见陛下于太庙,以谢列祖列宗、以谢下兆民。

伏惟陛下临太庙告祭,以 “死守京师” 之策慰神武帝、元雄、永熙帝之灵;临午门颁诏,以 “共存亡” 之语安京师兆民之心。勿听 “暂避” 之议,勿疑主战之忠,臣谨沥血叩首,待陛下圣裁。

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廿二日,兵部侍郎臣谢渊顿首百拜。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玄桢记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极品修真强少 开局:双S天赋,宠兽直呼会玩开 拒嫁豪门,前妻太抢手 葬天一剑 特战岁月 单体爆星:从冲出末日星球开始 盖世神医 吃掉地球 天马行空四部曲 雷武 万古神帝 徒儿,下山去祸害你师姐吧 人生重启二十年 万古之王 最强升级系统 变臣 全球游戏:附带随身商店 剑破万穹 至尊魔妃:草包大小姐 老婆初恋回来续旧情,兵王要离婚
经典收藏 穿入维京当霸主 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 大赵嫡次子 替明 全家流放:我带着嫂夫人去逃荒! 想离婚分江山?我过继朱棣给朱标 唐刀陌刀 煮酒点江山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乌纱劫血墨山河 铁血都督周公瑾 末世:上古踏众寻园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我能来回穿越,在蛮清造反当皇帝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开篇激战1860
最近更新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我的餐馆通古代 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 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穿越成淫贼,开局征服高傲公主 穿入维京当霸主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大明最强外戚!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苍山传奇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南宋特种兵 穿越成丐帝 水浒:刘华强魂穿林冲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