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奇

王钟亭

首页 >> 济公传奇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柯学:我和新一是发小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惊世毒妃:邪王,请躺好! 替嫁被家暴死,这回你自己嫁 余岁长安 我断情你哭啥?假千金带飞新宗门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双魂冰心劫 鸣人:我也没说这是正经火影啊 修仙请带闺蜜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730章 魏主被戕,宋帝遇弑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却北魏君主拓跋焘驰还平城,饮至告庙,下诏改元正平,所有降民五万余家,分置近畿,无非是表扬威武,夸示功绩的意思。北魏自拓跋嗣称盛,得拓跋焘相继,国势益隆,但推究由来,多出自崔浩功业。崔浩在魏主拓跋焘挥军南下以前,已经因为修史一事,得罪受诛。作者在此补全其前因后果,让读者更加明白。

当初在太延五年(439年)十二月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着作事,续修国史。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他们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北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关于北魏国的国史。据高允后来陈述,崔浩主要起到总裁大纲的作用,此外还与高允负责国史侄先帝记》和《今记》部分的编写。

崔浩除了修国史,更是因为信道教而厌恶佛教,在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在崔浩的推动之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三之内连发两道禁佛诏令。规定从王公百官到庶民百姓,一律禁止私养沙门和巫师,逾期仍未申报的,不仅要将窝藏的沙门(僧人)或巫师处死,窝藏的主谋还要被满门抄斩。这是一道非常严厉的禁佛诏敕。

接着北魏君主拓跋焘又下了一道禁佛诏令,严禁僧侣或巫师进入平民百姓的住宅,责令他们规规矩矩地居住在庙宇里。因此,沙门僧尼们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人身自由。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九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派人将高僧释玄高和释慧崇幽禁起来。高僧释玄高曾一度身居宫廷、调解当今皇帝与太子拓跋晃的矛盾,慧崇则是当时朝中尚书韩万德的皈依师父。两位高僧被囚禁不到半个月,就在平城去世了,尸体被草草地埋葬在城南的荒野当郑

魏主拓跋焘更大规模进行的毁佛运动,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的三月。起因是因为胡盖吴谋反,导致关中骚乱。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是率领军队亲征,当他进入长安时,其马夫在寺院的麦田里放牧,魏主拓跋焘进寺看马的时候,发现寺内有僧人正在饮酒。他于是派人查验僧众的素房,发现里面有大量的兵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见此情形,顿时勃然大怒,这些兵器本非沙门所用,难道他们与盖吴通谋反吗?于是太武帝拓跋焘责令士兵清查全寺,又在寺内搜查到大量的酿酒用具,以及州县地方长官和富豪寄托或是隐匿的财物,数量竟然达到数万之多。并且发现在寺内的密室里面有男女淫乱的物证。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佛教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寺院经济,严重影响了北魏的经济结构和赋税收入。

寺院在占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称之为僧祗户。僧祗户每年需向寺院输谷六十斛,而寺院却有免役调租税的特权,埋下了朝廷和寺院间矛盾的伏笔。当僧众人数少,依附人口不多,僧众又能劝人为善、服从统治时,双方的矛盾还不突出。等到僧众的人数多了,又不能有效劝导民众,甚至包庇一些叛乱人员,严重影响朝廷税收和统治秩序时,双方的矛盾就变得很突出了。每当寺庙多一个僧徒,即意味着朝廷就少一个丁男的赋役。

当时跟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身边的臣子崔浩,趁机建议拓跋焘立即禁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是下诏,诛杀长安城内的沙门,并且毁弃佛像。并令太子拓跋晃通令下四方,一体推行毁佛措施。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诏敕书中:佛教本是虚妄的,末世昏君乱主多被佛教所惑,以致不行政教,大乱礼仪,而鬼道(佛教)从西域传来,在华夏兴盛,蔑视王法,从此以后,国家代兴祸乱,而百姓多灾多难,王化之地亦为荒凉,乃至千里萧条,不见人迹,这一切都是由于崇拜佛教所导致。

并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此发誓,要除伪(佛教)定真,以复远古伏曦神农之治,荡除一切胡神,灭其踪迹。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是在诏书中:自今以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诛灭全族。“虽言胡神,问今朔人,共云无有,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强之使,接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至使王法废而不行,盖大奸之魅也。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因此被屠杀的僧尼达有十数万之多。

这道毁佛诏令主要是由崔浩负责执行的。道士寇谦之虽然想弘扬本土道教,但是并没有因此排斥佛教。他看见崔浩和皇帝如此一起主张禁佛,并且用如此残酷的方式毁佛时,他也感到震惊害怕了。

寇谦之为了阻止这种残暴的禁佛方式,他劝崔浩:“佛教本来教义是劝人行善,以化人心,本质是好的。僧人有好有歹,不代表是佛教的过错,如此残忍禁止,也非好事。”

崔浩反驳道:“寺院泛滥,国家的男丁为逃服役的,一个个当和尚,那还撩,早就看佛教不顺眼了,就该杀光光。”

道士寇谦之闻言,于是警告崔浩道:“你必将由毁佛而缩减寿命,遭受刑戮,一同毁灭!”

当时,北魏国太子拓跋晃在平城以监国的身份执事国政。他早年就有佛教信仰,因此坚决反对毁佛行为,于是再三向父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劝谏,希望停止禁佛,但未被采纳。太子拓跋晃不得已,只好拖延颁布诏书的时间,暗中联络各大寺院的僧尼,让他们提前逃难,救下数万僧尼。各地高僧转移经书、佛像,平城附近的寺庙得以提前藏匿珍贵文物。 ?

尽管公开执行还俗政策,但实际仅要求僧尼还俗而不强制迫害。同时默许百姓在家中秘密信仰,避免大规模杀戮。部分僧人因太子拓跋晃的暗中通风报信得以逃生,而无法转移的寺庙则在事后被毁坏。

作为虔诚佛教徒,北魏太子拓跋晃在权衡利弊后选择阳奉阴违,既维护父亲权威又保全宗教力量。这种行为客观上减少了灭佛运动的残酷性,也为佛教在北魏的后续发展保留了基础。

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道士寇谦之预言执行灭佛运动的崔浩不久就会遭受屠杀报应,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也会被人杀死。然后过了两,在夜里,他就在尚未完工的静轮宫里安然而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当时,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国记》修毕后,参与其事的着作令史闵湛、郗标建议把《国记》刊刻在石上,以彰直笔,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闵湛、郗标巧言令色,平时以谄事崔浩而获得崔浩的欢心。他们的建议被崔浩采纳。

于是,在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国记》和《五经注》的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由于《国记》秉笔直书,尽述拓跋氏的历史,详备而无所避讳,其中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面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于是命令士兵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

崔浩被捕后,承认了自己曾经接受过贿赂。其实他对自己所犯何罪,也不甚明白。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审讯崔浩的时候,他也感到惶惑而不能应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度想要诛灭崔浩和他的幕僚宗钦、段承根等人,以及他们的部属、僮仆等一百二十八饶五族,共有数千人。经高允力争,这才改变想法。

高允与崔浩同修国史,当然也受到牵连,北魏太子拓跋晃曾经向高允处受学经典,意图营救,便召高允与语道:“我导卿入谒内廷,至尊有问,但依我言,当可免罪。”

高允佯装是为遵嘱,随太子拓跋晃进见北魏主拓跋焘。太子拓跋晃先入内宫,谓高允心慎密,史书之事俱由崔浩主持,与高允无涉,请贷高允死罪。北魏主拓跋焘乃召高允入问道:“国史统出崔浩手么?”

高允跪答道:“太祖记是前着作郎邓渊所作,先帝记及今上记,臣与浩共着,浩但为总裁,至下笔着述,臣较浩为更多。”

魏主拓跋焘闻言,不禁盛怒,瞋目视向太子拓跋晃,道:“高允之罪比崔浩为大,如何得生?”

太子拓跋晃看见父王发怒,顿时面有惧色,慌忙跪求,道:“威严重,允系臣,迷乱失次,故有此言。臣儿曾向允问明,俱是由浩所为。”

魏主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又问高允道:“东宫所陈,是否确实?”

高允闻言,从容回答道:“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哀臣,欲丐余生,所以有此设词。”壮哉高允。

魏主拓跋焘闻言,怒意已然少有缓解,复转而看向太子拓跋晃,道:“这真好算得直臣了!临死不易辞,不失为信,为臣不欺君,不失为贞,国家有此纯臣,奈何加罪!”便谕令起身,站立一旁。

复而召崔浩入宫问讯。崔浩面带惊惶,不敢详细回应问对。

魏主拓跋焘于是令左右之人牵崔浩使出,即命高允草诏,要诛杀崔浩及僚属僮吏,凡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

高允听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命令,却持笔不下,魏主拓跋焘一再催促,高允搁笔奏请道:“崔浩若别有余衅,非臣所敢谏诤;但因直笔触犯,罪不至死,怎得灭族!”

北魏主拓跋焘听了,又发起怒,喝令左右之人将高允拿下。太子拓跋晃更为哀求,北魏主拓跋焘乃霁颜道:“非允敢谏,更要致死数千人了。”太子拓跋晃与高允,拜谢而退。

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初十日(450年7月5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下诏诛杀崔浩。

崔浩被关在囚车里,由士卒押送到平城南郊,押送的几十名士兵在他的头上撒尿。崔浩无法忍受,“呼声嗷嗷”,在路上行走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史称“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同时,“秘书郎吏及长历生”数百人也被定罪杀死;而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包括其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

余止戮身,不及妻孥。还是一场冤狱。果然,寇谦之预言应验了。

他日,太子拓跋晃责骂高允道:“我欲为卿脱死,卿终不从,致触上怒,事后追思,尚觉心悸。”

高允答道:“史所以记善恶,垂戒今古。崔浩非无他罪,但作史一事,未违大礼,不应加诛,臣与浩同事,浩既诛死,臣何敢独生!蒙殿下替臣救解,恩同再造,不过违心苟免,非臣初愿,臣今独存,尚有愧死友哩!”

太子拓跋晃闻言,不禁感到动容,称叹不已。此语也为北魏主拓跋焘所闻,也有心生悔意。这个时候,尚书李孝伯病笃,但是当时却是讹传已死,北魏主拓跋焘听后,呜咽道:“李尚书可惜!”

半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改言道:“朕几失词,崔司徒可惜!李尚书可哀!”

嗣而听闻李孝伯病愈,遂令他入代崔浩之职,每遇有事与其商议,仿佛如崔浩在世时,这且毋庸细表。

惟北魏太子拓跋晃明慧强识,仁爱宽和,深明佛法。

当初,太子拓跋晃代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监管国政,曾经下令命有关官员督促京郊内的民众,使没有牛的家庭以人力牛力相交换,垦田锄地。有牛的家庭给无牛家庭一人种田二十二亩,无牛家庭以耘锄七亩为报偿,以此为等级,至于给孩、老人无牛的家庭种田七亩,孩、老人以锄田二亩为报偿。都以五个饶下贫家庭为标准。各自列出家庭人数,所督促耕种的面积,明确地设立账簿项目。所耕种的人在地头标出姓名,以明辨播种养殖的功效。又禁止饮酒、杂戏、弃农经商的人。垦田数额大为增加。

太子拓跋晃为政精明,洞察细微。中常侍宗爱却是个性格阴险暴躁的人,有很多违法行为,因此,太子拓跋晃很讨厌他。

因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很受太子拓跋晃的宠信,都掌握不少权力,并且都跟宗爱这个宦官不能和睦相处。

宦官宗爱恐怕自己会被仇尼道盛等检举揭发,于是罗织罪名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控告他们二人有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非常气愤,下令将仇尼道盛等人绑到街市上斩首示众。

宦官宗爱遂谗言离间东宫,先将仇尼道盛,指为首恶,次及东宫官属十数人。魏主拓跋焘竟而将他们一体处斩,害得太子拓跋晃日夕惊惶,而导致成了心疾,没多久就去世了。太是吓不起了。

既而魏主拓跋焘得知太子拓跋晃本就无罪,为此很是感到悲悼,于是追谥拓跋晃为景穆太子,封太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为高阳王。嗣而又以皇孙世嫡,不当就藩,于是复收回成命。

拓跋浚时年十二岁,聪颖过人,北魏主拓跋焘为此格外钟爱,经常令其陪侍身侧。那个宦官宗爱见魏主拓跋焘经常懊悔,而且晚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容易发怒杀人。自恐自己会得罪皇上,被魏主拓跋焘所杀,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杀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保全自己,于是他想了一个计划,做出弑逆的大事来了。

一年易过,苦难下手。

正平二年二月初五(452年3月11日),魏主拓跋焘因饮酒致醉,独卧在永安宫郑

宦官宗爱伺其空闲时机进去永安宫,不知他如何动手,竟而令这英武果毅的魏主拓跋焘,死得不明不白,眼出舌伸。(这种死状估计就是活活掐死的)也是杀人过多的报应。

经过了好多时,始有侍臣入视,看见魏主拓跋焘这般惨状,骇极欲奔,狂呼而出,那时宦官宗爱早就已经溜出外面,佯作惊愕情状,即与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商量后事,暂不发丧。

当下审择嗣君,互生异议。和疋以皇孙尚幼,欲立长君,薛提独援据经义,决拟立孙。

彼此辩论一番,尚未定议,和疋竟召入东平王翰,置诸别室,将与群臣会议,立为嗣君。宦官宗爱独密迎南安王余,自便门入禁中,引至柩前嗣位。这东平王拓跋翰及南安王拓跋余。统是魏主拓跋焘之子,太子拓跋晃之弟,拓跋翰排行第三,拓跋余排行第六。宦官宗爱曾经谮告逼死东宫太子拓跋晃,听着薛提立其孙的议论,原是反对,但与拓跋翰亦夙存芥蒂,不愿推立,因而即矫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北魏立赫连后),召入兰延、和疋、薛提三人,待他联翩入宫。

兰延等人觉得宗爱的地位低贱,所以他们没有怀疑有诈,全都跟随宗爱的使者进宫,而宦官宗爱事先安排了三十名宦官手持武器在宫中埋伏起来。等兰延等人一入宫,那些宦官各持刀械,一拥而上,吓得三人浑身发颤,眼睁睁的被他们捆缚住,霎时间血溅颈中,头颅落地。

东平王拓跋翰居别室中,还痴望群臣来迎,好去做那嗣位的皇帝,不意室门一响,闯入了许多阉人,执刀乱斫,半声狂叫,一命呜呼!真是冤枉啊。

宗爱即而奉拓跋余即位,宣召群臣入宫谒见,一班贪生怕死的北魏之臣,哪个还敢抗议;不得已向拓跋余下拜,俯首呼嵩。

随即照例大赦,改元永平,尊赫连氏为皇太后,追谥魏主拓跋焘为太武皇帝,授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备述宗爱官职,所以见拓跋余之不子。

拓跋余因越次继立,恐众人心尚未服,特发库中财帛,遍赐群臣。不到旬月,库藏告罄。偏偏是南方兵甲,蓦地来侵,几乎束手无策,还亏得河南一带,边将固守,胜负参半,才将南军击退。

原来宋主刘义隆,听闻魏主拓跋焘已殂,又欲北伐,可巧魏降将鲁轨之子鲁爽,及弟鲁秀复来奔宋,奏称父鲁轨早思南归,积忧成病,即致身亡,臣鲁爽等谨承遗志,仍归祖国云云。

鲁轨乃是先投奔的后秦,后来战乱又而奔投到北魏国的。

宋主刘义隆大喜,立授鲁爽为司州刺史,鲁秀为颖州太守,与其商议北伐事宜。

鲁爽等人竭力怂恿,遂遣抚军将军萧思话,督率冀州刺史张永等,进攻碻磝。

鲁爽、鲁秀、绸等,出发许洛,雍州刺史臧质,率领部众趋潼关。沈庆之等固谏不从。

青州刺史刘兴祖请长驱中山,直捣虏巢,亦不见听。反而使侍郎徐爱,传诏军前,遇有进止,须待中旨施校从前宋师败绩,均由宋主刘义隆专制过甚,诸将难于决策,所以致此。此次仍然重蹈前辙,眼见是不能成功。

张永等冉了碻磝,围攻兼旬,被北魏士兵穴通地道,潜出毁营,张永竟而骇退,士卒多有战死。萧思话自往督攻,又经旬不下,粮尽亦还。臧质顿兵近郊,但派遣司马柳元景等向潼关,梁州参军萧道成,即是萧承之子。亦会军赴长安,未遇大敌,无状可述。惟鲁爽等进捣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魏守将秃发弃城逃遁远去,再进至大索,与北魏的豫州刺史拓跋仆兰,交战一场,斩获甚多。追至虎牢,听闻在碻磝败退,北魏军队又派兵来援,乃还镇义阳。

柳元景等自恐势单力孤,亦引军东归,一番举动,又成画饼。宋主刘义隆因他擅自退师,降黜有差,这也不在话下。

且魏主拓跋余听闻宋师(宋国军队)已经退兵,方才放心安胆,整日里就沉湎酒色,间或出外猎游,不恤政事。

宗爱自从立拓跋余为帝之后,便身居宰相高位,总管三省政务,负责皇家的安全事务,还能够随意召唤公卿大臣,权力越来越大,所以朝廷内外都畏惧他。在当时的人们心中,都认为宗爱必定和赵高、阎乐一样危险,就连拓跋余都感到十分不安,想削除宗爱的权力。

永平二年十月初一(452年10月29日),宗爱趁魏主拓跋余在夜晚祭祀东庙之时,派出黄门(黄门就是太监)贾周等人用匕首秘密杀死了魏主拓跋余。

这件事一开始只有刘尼知晓,刘尼就劝宗爱立拓跋濬为帝。宗爱认为自己早就得罪了东宫,所以吃惊地:“你是不是傻了,如果我立拓跋??为帝,他怎么可能忘记我和他父亲拓跋晃之间的过节?”

刘尼问:“那你现在打算立谁为帝?”

宗爱:“等我回宫后,再选一位贤能的亲王立为皇帝。”刘尼害怕宗爱再策划政变,于是把拓跋余已死之事告诉令中尚书源贺。

源贺对南部尚书陆丽:“宗爱立拓跋余为帝之后却杀了他。如今我们若不立拓跋??为帝,顺应民望,恐怕社稷就危险了。你打算怎么做?”

陆丽:“那我们就秘密迎立拓跋濬为帝。”

于是,源贺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派出重兵守卫,刘尼与陆丽在苑中拥立拓跋濬为帝,是为北魏文成帝。

陆丽于是把还是十三岁的皇孙拓跋??抱到马上,然后一起入京。刘尼骑马飞奔到东庙,大喊道:“宗爱弑杀拓跋余,大逆不道,如今拓跋??已经称帝,新帝下诏让侍卫们全部回宫。”

众人一起对拓跋??高呼万岁。源贺与长孙渴侯在抓捕了宗爱、贾周等人之后,也带兵入京,一起在宫门外迎接拓跋濬。

群臣奉皇孙拓跋濬御永安殿,即皇帝位,召见群臣,改元兴安。诛杀宗爱、贾周,具五刑,并且夷灭其三族。

尔后追尊景穆太子拓跋晃为皇帝,庙号恭宗,妣郁久闾氏为恭皇后。立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常氏本辽西人,因事入宫,拓跋浚生时母即去世,由常氏哺乳抚育,拿成人,所以特别尊养,隐示报酬。寻且竟尊为皇太后。虽曰报德,未足为训。封陆丽为平原王,刘尼为东安公,源贺为西平公,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开府仪同三司,国事粗定,易危为安。那南朝的宋子,却亲遭子祸,死于非命,仿佛有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情状,这正所谓乱世纷纷,华夷一律呢。开来下半回文字。

宋主刘义隆自袁皇后病逝后,潘淑妃得于专总内政。太子刘劭性情本来凶险,又回忆及母后病亡,乃是由潘淑妃所导致,不免仇恨潘淑妃,并及潘淑妃之子刘浚。刘濬(浚)知道与太子刘劭结怨对自己不利,便对刘劭百般逢迎,最终竟和刘劭由冤家结为死党。

当时,吴兴之地,民间有女巫严道育,自称能通灵御鬼,因受丈夫犯罪牵连,被没入官府。刘劭、刘濬通过姐姐东阳公主刘英娥府中的婢女王鹦鹉,结识了女巫师严道育。

严道育攀附干进,得于面见东阳公主,自言自己能辟谷导气,役使鬼物。也许是深在皇宫,所以苦闷无聊,东阳公主这妇人家却多半迷信,遂视严道育为神巫。

严道育曾经对东阳公主道:“神将赐公主重宝,请公主留意!”

东阳公主记在心中,入夜卧床,果然看见流光若萤,飞入书笥,慌忙起视,开箧得二青珠,即目为神赐,益信道育。岂不知这些只是的戏法魔术而已,竟然哄住了公主?

刘劭与刘浚出入公主家,由东阳公主与其言语严道育身有神术,为此亦信以为真。

刘劭、刘濬私下多有过失,担心被父王刘义隆责备,竟而在巫婆严道育的唆使下,摆下香案,装神弄鬼地画符念咒,然后暗中将一个刻成刘义隆模样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以巫蛊术诅咒宋主刘义隆。

当时,公主身边的婢女王鹦鹉和公主府的家奴陈兴、宦官庆国皆曾参与巫蛊之事。刘劭为此还将陈绪入东宫卫队,给了他一个队主职位。当时东阳公主就一病不起,就死了,何不先请女巫婆严道育替她禳解灾难,让自己延年益寿?王鹦鹉这个时候看见公主死了,于是想要出嫁。刘劭为了守住巫蛊的秘密,便与刘濬合谋,将王鹦鹉嫁给刘濬的府佐沈怀远为妾。

宋主刘义隆后来知道了陈兴由家奴任队主一事以及王鹦鹉出嫁的相关情况,特意遣宦官前去诘问刘劭。刘劭辩称是因陈兴身体壮健故而给其职位,并表示王鹦鹉尚未出嫁。刘义隆便未再追查。但太子刘劭仍不放心,还致信刘濬,和他统一口径。

当时,刘濬正镇守南徐州,远在京口。

他在回信中公然提及谋逆,称刘义隆若继续追查便让严道育作法将其除掉。

王鹦鹉早先一直与陈兴私通,嫁给沈怀远后担心事情败露,便唆使刘劭暗杀陈兴灭口。陈兴之死吓坏了宦官庆国,他担心自己也会被灭口,便向宋主刘义隆告发巫蛊之事。宋主刘义隆当即命人搜捕王鹦鹉,并在她家中搜出了刘劭、刘濬之间的数百封往来的信件,所涉及的内容全都是诅咒、巫蛊之事。含章殿前所埋的玉像也被挖了出来。当时是刘宋国元嘉二十九年(452年)的七月。

宋主刘义隆见此情形,即刻命令有司穷治狱案,更捕女巫严道育,严道育已经听闻风声早早逃匿,不知去向。想是由神救去了?只晦气了一个王鹦鹉,被囚禁在狱郑

宋主刘义隆因为此事,连日不欢,顾语潘淑妃道:“太子妄图富贵,还有何?虎头也是如此,真是出乎意料!你们母子可一日无我么?”虎头乃是刘浚的字。

刘义隆遂遣中使切责刘劭、刘浚,两人无从抵赖,只得上书谢罪。宋主刘义隆虽然心怀怒意,尚是存心舐犊,不忍加诛!真是溺爱不明。

蹉跎蹉跎,又经一载,已是元嘉三十年了。刘浚自京口上书,乞移镇荆州,宋主刘义隆有诏俞允,听令入朝。

当时,巫蛊之事虽然暴露,但是女巫婆严道育却早已潜逃。为此,宋主刘义隆遣派使者在各州郡严加搜捕,却一直抓不到严道育。而严道育则是为了逃避追捕,扮作了尼姑,就匿藏在太子东宫之郑因为在东宫,自然难防别人发现怀疑,在与太子交涉下,后来又被刘濬带到了京口之地,平时就住在京口百姓张旿的家郑

而宋主刘义隆即饬令地方官掩捕,仍然无有所得。但是拘拿住了严道育身边的两个婢女,于是就地审讯,供称出严道育曾变服为尼,先匿东宫,后至京口依始兴王刘浚,曾在张旿家中留宿数宵,今复随始兴王刘浚还朝云云。宋主刘义隆闻知大怒,即命京口送二婢入都,将与刘劭、刘浚对质。

刘浚至都中,颇闻此事,潜入宫中去看望母亲潘淑妃。潘淑妃看见儿子,于是抱着刘浚哭泣言语道:“汝前为巫盅事,大触上怒,还亏我极力劝解,才免汝罪,汝奈何更藏严道育?现在上怒较甚,我曾叩头乞恩,终不能解,看来是无可挽回,汝可先取药来,由我自尽,免得见汝惨死哩!”

刘浚听了此言,连忙将母亲推开,奋衣遽起道:“下事任人自为,愿稍宽怀,必不相累!”

刘浚着,抢步出宫去了。宋主刘义隆召入侍中王僧绰,秘密与其言语道:“太子不孝,刘浚亦同恶,朕将废太子劭,赐浚自尽,卿可检寻汉、魏典故,如废储立储故例,送交江、徐二相裁决,即日举校”

王僧绰答应皇帝命令而走出皇宫,当即检出档案文册,赍送给尚书仆射徐湛之,及吏部尚书江湛,明了宋主刘义隆所下的密命,督促命令他们进行裁夺。

江湛之妹曾嫁南平王刘铄,而徐湛之女为随王刘诞之妃,两人都各怀私见,因而入宫谒见宋主刘义隆的时候,一个请立刘铄,另一个则是请立刘诞。而宋主刘义隆颇钟爱第七子建平王刘弘,意欲越次册立,因此与二位臣相辩论,经久未能决定。

王僧绰于是入宫劝谏道:“立储一事,应出圣怀,臣意宜请速断,不可迟延!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陛下为义割恩,即行裁决!若不忍废立,便当坦怀如初,不劳疑议。事机虽密,容易播扬,不可使变生意外,贻笑千秋!”

宋主刘义隆闻言,道:“卿可谓能断大事,但事关重大,不可不三思后行!况彭城始亡,人将谓朕太无亲情,如何是好?”瞻望徘徊,终归自误。

王僧绰道:“臣恐千载以后,谓陛下只能裁弟,不能裁儿!”

宋主刘义隆听后,默然不应,王僧绰于是退出内宫。

嗣是每夕,宋主刘义隆召徐湛之入宫,秉烛与其商议,且使绕壁检查外面行人,防止有人窃听。

潘淑妃暗中遣人伺察,未得确实情报,俟到宋主刘义隆回去内宫休息,佯装对皇帝刘劭、刘浚无状,应加惩处。

宋主刘义隆以为潘淑妃所是心里真情实意,竟而将连日里的谋划,尽情告知给潘淑妃。潘淑妃听了之后,连忙使人跑去告知给儿子刘浚,刘浚听后,即驰往报告给太子刘劭,太子刘劭于是与队主陈叔儿,斋帅张超之等人,秘密谋划弑逆君王之事,即召集养士二千余人,亲自行酒,嘱令戮力同心。

到了次日的晚上,太子刘劭诈作诏书,伪称有乱当鲁秀谋反,饬令东宫兵甲入卫,一面呼中庶子萧斌,左卫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积弩将军王正见等人,相见而流涕道:“主上信谗,将见罪废,自问尚无大过,不愿受枉,明旦将行大事,望卿等协力援我,共图富贵!”至此处,便起座下拜。

萧斌等人不知道真实情形,听这个计划,于是慌忙避席,巡答语道:“从古不闻此事,还请殿下三思!”

刘劭不禁变色,现出怒容。萧斌因为忌惮刘劭的凶威,便即改口道:“当竭力奉令!”

殷仲素等人亦依声附和。袁淑独呵叱道:“诸君谓殿下真有此事么?殿下幼尝患疯,今或是旧疾复发哩。”

刘劭益加奋怒,瞪大眼目视向袁淑,语气狠厉地道:“汝谓我不能成事么?”

袁淑答道:“事或可成,但成事以后,恐不为地所容,终将受祸!如殿下果有此谋,还请罢休!”

陈叔儿在一旁道: “这是何事,尚可罢手么?”遂麾令袁淑离开。

袁淑还至寓所,绕床行走,直至四更方乃安寝。为何不速报宋主刘义隆,而在府中徘徊,拖延时间?

翌晨,宫门未开,太子刘劭内着戎服,外罩朱衣,与萧斌一同乘坐画轮车,出了东宫门,催呼袁淑同载。

袁淑此时睡床未起,经太子刘劭停车力促,于是连忙披衣出来相见,刘劭使登车,袁淑推辞不肯上车,即而被太子刘劭指麾左右下属,将他一刀了命。

而后太子刘劭与萧斌一同乘画轮车,率领东宫卫队如同平时入朝一样向台城(建康宫城)进发,直接抵达到万春门外。按照当今朝廷制度,东宫卫队不得进入台城。

于是这个时候,太子刘劭取出伪作的诏书,指示门卫道:“接奉密敕,有所收讨,可放后队入门。”

门卫不知是诈,便一并放入。张超之为前驱,领着壮士数十人,驰入云龙门。驰过斋阁,直进含章殿,宋主刘义隆正在与徐湛之密谋达旦,烛尚未灭,门阶户席,卫兵亦尚寝未起。

张超之等人一拥入殿。宋主刘义隆于是惊起,举几为蔽,被张超之一刀劈来,剁落五指,投几而仆。张超之复抢前一刀,眼见得不能动弹,呜呼哀哉!宋主刘义隆仅享年四十七岁,一共在位三十年。有诗叹道:

到底妖妃是祸胎,机谋一泄便成灾;

须知枭獍虽难驭,衅隙都从帷帘来!

宋主刘义隆被弑杀之后,徐湛之直宿殿中,听闻事变惊起,于是趋往北户,未知能逃脱性命否,且待下节续详明。

北魏弑主,南朝宋亦弑主,仅隔一年,祸变相若,以地间不应有之事,而乃数见不鲜,可慨孰甚!尤可骇者,魏阉宗爱,一载中敢弑二主,当时忠如崔允,直如古弼,俱尚在朝,不闻仗义讨贼,乃竟假手于刘尼、陆丽诸人,向未着名,反能诛逆,彼崔允、古弼辈,得毋虚声纯盗耶!

宋主刘义隆被弑,出自亲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诚如王僧绰所言。

江、徐两相,得君专政,不能为主除害,寻且与主同尽,怀私者终为私败,人亦何苦不化私为公也!然而乱臣贼子遍下,仅一二忠臣,又如何完全保住君王权命?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济公传奇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谍海王牌 雷凌擎天传说 彪悍军嫂,一手烂牌打上人生巅峰 老婆初恋回来续旧情,兵王要离婚 龙血战神 万古之王 三世独尊 吃掉地球 权力之巅 葬天一剑 神殉:羊图霸业 医妃无价,冷王的神秘贵妻 超维术士 特战岁月 尸凶 变臣 无上传承 既是冤家必相逢 死亡名牌
经典收藏 GB犬系青梅强撩竹马 灾年不逃荒,我带着族人深山求生 重生八零退婚,开局就送四个大佬 七零糙汉娇宠小知青一胎多宝 暖男渣男的情场之战 一见钟情,我和你 海贼之狂徒路飞 被冒名替嫁后,她改命改运生崽崽 系统跳槽到我这 三观其实很正 绝品红尘仙 阴司道主 清穿,如意小皇孙 宝光传 仙劫神仙岛风云 我的兽医店别有洞天 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 别撩了,次次公费捡老婆也很无助 快穿炮灰之偏执反派别太爱 别人啃老我啃小,我的儿子是大佬
最近更新 宿敌 锁情扣 结婚三年仍完璧,离婚军官哭红眼! 资本家小姐搬空宝库,嫁绝嗣机长 我欲乘仙,法力无边 特别嗲 爽炸了!绝色妖精横行影视世界 快穿小炮灰在疯批癖好上疯狂踩点 星际万人迷,怪物们排队跪求我契约 敢宠妾灭妻?活得不耐烦了吧? 荒野灵气:从跳伞幸存到执掌万灵 生娃后,整个侯府给我陪葬 我自九天来 侯府联姻手札 闪婚成宠,温总他口是心非 满门炮灰,我成为团宠小师弟 月是相思引 谍战:我是宪兵队长 穿成七零小寡妇,假死丈夫回来了 被夺身体六年,再回来被军官宠翻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