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就是刘彻心心念念的目标,也同样是刘彻的辉煌功业,但是他却从不这么认为。
大汉能够取得这个结果,根本不是一战而成,分明是耗费了将近百年!从高祖、高后,到文帝景帝,再到自己,每一代都在积攒力量,都在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而开战,其实都已经是这一整个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真正的战争,其实早从当年就已经开始。
大汉用了这么久,最终在现在取得胜利,同时还离不了如仲卿这样的才人物。
而明朝呢?
就算起义军不能和匈奴相比,但是以明朝的情况,怎么可能三个月就能达成目标?
正式开战只是最后一个步骤罢了,前期的准备、积累、训练、以及政治工作,一样是战争的一部分——这怎么可能只用三个月就能了结?
【我们这里大概一下明朝军队的情况。】
【首先,按照杨嗣昌的计划,要有四个地方作为主战场,六个地方作为辅助,总有人思考这包围网可靠不可靠,但是实际上,对于明朝来,这都不是问题,因为实际上,这个包围网都难以组织起来!】
【为什么?因为这需要多省协同作战——多省协同,多地协同,这即便是先代社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视的课题,放在古代只会更难,更不要是末年的明朝,地方纠葛深深、各方互相掣肘,大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和算盘……协同作战,根本协同不起来。】
【自然,也就根本很难真正结成一张张大网。】
【二来,就是军中将领的问题了。将领们的问题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贪污腐败,已知朝廷要增兵,为此不惜又继续给百姓们增加负担、不怕更多的人参加起义军,但是等到了军中,不少将领在根本没有那么多饶时候虚报兵力,将因此获得的军饷吞入囊中,让明朝实际上得到了一个“钱也花了,民怨也增加了,但是战斗力其实并没有如何增加”的结果。】
【但是,朝廷的大的战略方针是根据“兵力真的增加了”来规划的!规划和实际严重错位……】
【第二,就是将领能力存疑。熊文灿是其中一个例子,但是他并非是个例,这里面不是通过才能而是通过其他手段混入军中高位的人可不算少,这样的将领,又能打出来什么仗?】
【第三,是将领的抗命问题。俗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正确与否见仁见智,到底要不要这么干也要看具体情况,,有些将领敢这么干,有些皇帝能容忍将领这么干,有些则万万不能,稍微有一点和中央命令不同、即便最终获胜那也跑不了,啊,没错,就是你,大宋——至少是大宋的某些皇帝。】
赵匡胤知道这上面是在谁,至少,他知道其中一个重量级人物。
想到这里,他都忍不住扶额,深深觉得难以理解。
赵光义……怎么能搞出来这种见鬼的东西?
论起愤怒之情,赵匡胤在知道赵光义搞出来什么“阵图”时候的愤怒,甚至都要超过他得知了那个“斧声烛影”时候的愤怒。
后者他当然愤怒,固然这并不是什么被定死聊法,但是在他看来,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也是九成九——别问他有什么证据,问就是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兄长的、作为一个深深了解赵光义的饶直觉!
到底,这个事情,他不也是当事人之一吗?
那他这个当事人,虽然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难道就不能知道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了吗?
嗯,就是这样。
但话回来,虽然他很愤怒,但是当他知道赵光义搞出来了两场大败,又搞出来了什么阵图之类的完全限制武将、又和前线战况彻底脱节的事情的时候,他竟然比斧声烛影还要愤怒。
当时赵匡胤都被自己震惊了一瞬来着……
他赵匡胤确实是限制武将,这一方面是开国以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就是唐末五代以来骄兵悍将的大问题——即便是在他手下,有一些将领还总有些心思,甚至不乏有人梦想着重回五代军阀时期呢!
他又怎么可能放松?怎么可能就这么允许武将们继续骄狂下去?
杯酒释兵权,已经是他能够想出来的、最体面也最好的压制一下这种风气的方法了!
他可称不上什么“矫枉过正”——那不是有人还什么“矫枉必过正”么?不过他可没有这么做。
赵匡胤思来想去,觉得大宋日后一路向着严重重文轻武崇文抑武的方向狂奔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没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他作为开国皇帝,也作为五代走来的人,压制一下武将、压制一下这些风气是必然之举;而维持好一个平衡,控制好一个度,就要靠接下来的皇帝们了……其中,第二任皇帝堪称关键。
如果第二任皇帝足够合格,那么就能够把控住文臣和武将的局势,在继续抑制骄兵悍将的风气的同时,不会导致文武过度失衡、让武将的地位彻底跌落。
武将这种风气,没有个一两代人,那是根本不可能彻底扭转的,所以不存在第二任皇帝一上位就立刻抬高武将地位的可能;但是这不代表就要让文臣的地位空前拔高,甚至连有功将领都要对文臣俯首帖耳的地步。
所以,问题就是出在这第二任皇帝上头!
早在知道赵光义是第二任皇帝的时候,固然赵匡胤对斧声烛影愤恨不已,但是他其实也多少有点松一口气的意思……虽然上位有问题,自己的死因有问题,但是赵光义好歹也是见识过开国时期的情况的,见识过五代的情况,年纪也不了,还上过战场有些经验……
他登基,或许能够达成自己的期望,或许对大宋而言,不算坏事儿?
——当然,之后得知的情况就狠狠打碎了赵匡胤的幻想。
赵光义,他真不行啊!
文治倒是有几分成果,但是军事方面,军事方面……竟然就这么惨败两回!而且,败了还不,你为什么能够搞出来阵图这种鬼东西啊!
你又不是没有上过战场,难道你还不知道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吗?一个能力不够的将领临阵指挥都应变不过来,更何况一个早早布置下来的、由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布置下来的阵图???
赵匡胤当时甚至在考虑,后来的赵光义是不是脑子里面发生了什么玄妙的事情……
不然的话,怎会如此?
他都不想承认这是自己的弟弟了。
喜欢手把手讲解如何起义【历史直播】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手把手讲解如何起义【历史直播】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