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现在在麒麟王府饭店工作。
几年前,王府饭店开业,季宇宁就把他调过来了。
他现在担任饭店总务部经理。属于中层干部。而且他不属于前台人员,他属于后台人员,要求也没那么高。
工作很舒服,工资待遇在京城属于高薪一族。
妥妥的白领阶层。
“建国,你这春节期间有没有开始减肥啊。
你们家容没给你安排减肥餐啊?看着你这个体型,没有一点儿变化呀。”
季宇宁面前的赵建国是又白又胖。从体量上看,已经是准大胖子了。
用赵秀秀的话,就是他二哥一年胖一圈儿。
“哎呀,季宇宁唉,我这现在喝凉水都长肉,减不下来啊。”
胖子一听减肥,立刻一脸苦相。
节前,赵建国一家来季宇宁大宅拜年。季宇宁看见昔日的朋友胖的不像样子,原来赵建国就是长得很富态,但那个时候的赵建国可没有这么胖。
有意思的是,赵建国的儿子也是个胖子。跟他爹一样,也是一脸的喜庆。
季宇宁觉得,他这个微末之时的同事兼好友,现在过得很满足。
赵建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和欲望,这一点,让季宇宁感觉心里踏实。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不太安分,而不安分的人,未来都不太平安。
1月底的时候,季宇宁在京城看到了即将在2月中旬公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这个纲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本世纪末基本上实现9年制义务教育,基本上消除文盲。
这是为未来新世纪初国内的高速发展打下的基础,未来国内将有人口最庞大的劳动力,同时还是高素质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将来只有国内,才能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中心。
所以国内的发展之路,都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
紧跟着这个纲要,3月初要在京城和豫省召开全国的教育大会。
季宇宁这位希望工程教育基金的发起者,自然也接受到了邀请。
不过季宇宁本人恐怕无暇参与这个会议,但他的麒麟基金会希望工程教育基金的国内负责人一定会出席的。
2月初,季宇宁回到了香江。
“老板,董家已经把英国菲力斯杜港的那25%股份转给我们了。现在我们已经是这个港口100%的拥有者了。”
他刚回来,和记黄埔的总经理马世民,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菲力斯杜港是英国最繁荣的港口之一,1990年的吞吐量就已达到143.5万tEU(集装箱)。
80年代,玛丽任期内,英国政府在经济上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鼓励外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并且地方政府也看中港口扩建带来的就业与税收。
看准机会的李蕉诚,1989年就开始与英国方面接触,展开谈牛
1990年,季宇宁接手和记黄埔之后,继续进行这个项目。
1991年6月,和黄以9000万英镑的高价,成功收购了菲力斯杜港口75%的股权,而香江的另外一家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oocL)则以3000万英镑买下剩下25%股权,且不参与运营。
实际上,李蕉诚的港口投资(如菲力斯杜港)是进入新市场的锚点,为电信、零售等高风险业务提供稳定基础。
至2015年,和黄在全球港口的泊位已经高达319个,为全球最大码头商,星罗棋布般的港口版图,在当年为长和带来了340.09亿港元的收益。
季宇宁收购李蕉诚手中的和记黄埔,就是为了继续开展港口的业务,像前世李蕉城那样进行港口在全世界的布局。
李蕉城对于港口的发展,确实眼光独到。
他对于港口,是看成商业物业中利润最高的那一种类型。
这个老黄瓜,唯一看重的,就是利润。
而港口的利润,前世一直到2015年前后,仍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2016年,港口利润开始出现负数的时候,那个老黄瓜就要卖港口了。
李蕉成在70年代末从汇丰的沈弼手中拿到和记黄埔的控制权之后,对和记黄埔的港口业务的其中一项业务——堪称和黄业务中最不起眼的香江国际货柜码头(hIt),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香江国际货柜码头的前身是香江黄埔船坞有限公司,到李蕉诚接手时,公司已在香江经营着葵涌四号码头,但设备落后,管理松散,年吞吐量尚不足30万tEU(标准集装箱)。
当时,九龙仓旗下的现代货箱码头集团,实力大大强过hIt,但李蕉诚凭借一系列操作逐渐后来居上。
其典型动作包括,1985年斥资20亿港元独力发展葵涌的六号货柜码头,以及1988年,以43.9亿港元高价夺得葵涌七号货柜码头发展权等。
尤其是7号码头,其填海建设与设备购置的总投资高达70亿港元,也让hIt一举奠定了香江最大货柜码头集团地位。
后来,到1995年,经过10余年的持续投入后,港口业务已正式成为和黄的现金奶牛。当年,港口业务为和黄带来了36.3亿港元的盈利,占和黄营业盈利总额的55.6%。hIt的吞吐量则已高达520万tEU,其中葵涌货柜码头的占比超过50%。
直至2004年,葵涌港口都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在香江的港口称王的同时,李蕉诚也加快步伐前往内地投资建设大型货柜码头。
1992年8月,和黄与上沪港集装箱综合发展公司共同投资20亿人民币,联合成立了上沪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Sct),和黄方面出资10亿人民币,上沪方面则以现有的12个泊位(其中7个为货柜泊位)及设施等实物资产注入,双方各持有50%股权,并约定在未来投入56亿元人民币,加大对金山咀深水码头与外高桥码头的建设。
或许是为了表明自己看好内地的决心,一年以后,和黄还继续加码,与上沪港务局签署了一份合资协定,约定到2010年时,将Sct的吞吐量从当时的90万tEU提升至250万tEU。
同样是1992年,李蕉诚还在京城与鹏城东鹏实业共同签订了《鹏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合同》,投资60亿建设鹏城盐田集装箱码头。
他还曾打了个比方,“把钱放在不同的口袋里,总好过眼睁睁地看着钱落到别饶口袋。”
内地则对李蕉诚的投资也是大开绿灯,当时外资控股内地港口,还是个敏感问题,
但盐田港项目,李蕉诚却获得特批,拿到50.5%的控股权,这笔交易后来也被认为是鼓励港资投资国内的典型。
此后,李蕉诚继续在内地推动港口扩张,香洲九洲港、高栏港、南海港、江门港、汕头港及鹭岛港等地的码头运营业务都陆续被和黄收入囊郑
而伴随进入新世纪以后内地制造业起飞,尤其是国内入世后的对外贸易井喷,和黄的这些投资,都得到了远超其预期的回报。
这一世,季宇宁在1990年上半年拿下李蕉诚的和记黄埔之后,仍然继续复制上一世李蕉城和记黄埔后来的港口布局之路,他也在内地进行了港口的投资。
喜欢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