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首页 >> 大汉与罗马 >> 大汉与罗马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剑破万穹 大唐:八岁大将军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沙雕网友援北伐 重生世子,洞房告白甜美娇妻 从特种兵到侯门婿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流氓县令
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 大汉与罗马全文阅读 - 大汉与罗马txt下载 - 大汉与罗马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17章 东亚战略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五月的东北,森林如翠色的海洋,繁茂而生机勃勃。北铁城城外,那人工清理出的开阔地上,轻柔的微风似温柔的手掌轻轻拂过,野草如柔顺的发丝般低伏摇曳。袁华带着三百不奴族轻骑兵刚冲出北铁城,一幅激烈的场景便闯入眼帘。

空湛蓝如宝石,白云悠悠似轻棉,阳光宛如金色的细丝透过树叶繁密的缝隙倾洒而下,在地面形成一片片如梦如幻的斑驳光影。远处的森林,犹如一座神秘深邃的绿色迷宫,似乎隐匿着无尽的未知与秘密。只见大约六十名高句丽的弓骑兵从那幽深神秘的森林中如疾风般呼啸杀出,他们胯下的战马矫健雄骏,马蹄声恰似阵阵惊雷,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祥和。战马身上的鬃毛随风如浪般飘动,高句丽的弓骑手们手持反曲弓,身上穿着质朴的灰色麻衣,未着铠甲,头戴两根长长的羽毛,随风肆意舞动。

袁华剑眉紧蹙,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前方,他的手紧了紧缰绳。袁华身旁的不奴族战士们个个神情肃穆,眼神中透淡漠。

那些高句丽弓骑兵们面目狰狞,口中呼喊着,紧追着五个不奴族的斥候,双方的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袁华看到,这些高句丽弓骑兵马速极快,在奔驰的战马上开弓射箭的动作极为娴熟,这一幕让袁华重新评估搞高句丽的骑兵:“看来,他们骑兵也可以。”但他敏锐地发现,这些骑兵的战马上并没有马镫,这明高句丽人尚未掌握马镫的概念,他的心里又多了几分底气。

袁华毫不犹豫地一挥手臂,大声吼道:“杀!”身后三百不奴族轻骑兵齐声怒吼,身着皮甲,策马奔腾,如一阵狂风般向着那六十名高句丽弓骑兵杀去。

尘沙飞扬的荒原上,六十名高句丽弓骑兵正气势汹汹地追赶着五名不奴族斥候。他们个个身姿矫健,手中紧握着强弓,眼神中透着狠厉,一心要将这几个不奴族斥候拿下。

然而,就在这时,远方突然传来一阵如雷般的马蹄声,只见三百不奴族骑兵如黑色的洪流,朝着这边迅猛杀来。他们的长刀在日光下闪耀着寒光,呐喊声震动地。高句丽弓骑兵们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神色大变,没有丝毫的迟疑,立刻掉转马头,头也不回地朝着身后的森林狂奔而去,动作慌乱而急牵

很明显,此前他们与尔青率领的不奴族部队有过交锋,惨痛的教训让他们深知,面对这样规模的不奴族大部队,绝无胜算,唯有逃跑才是上策。

此时,袁华勒住缰绳,神色凝重地望着高句丽弓骑兵消失的方向,随即果断地挥手,大声命令部队:“不可追进森林!”高句丽人狡诈得很,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森林里可能有埋伏和陷阱,对骑兵极为不利。众将士听闻,纷纷勒马停步,注视着森林,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

看着,无边的森林,袁华对于高句丽饶这支轻骑兵,有了极高的评价。

知进退,这是军队理智的表现!

可一旦军队有了理智,那就不太好对付。

同样,在森林的深处,上千名高句丽弓箭手埋伏六十名高句丽弓骑兵回撤的道路上,乙智森看着袁华他们在森林边停下,然后回转。

他同样也觉得,这群人有点难搞。

在回山地营寨的路上,他对弟弟乙智磊道:“你怎么看那座海边城市里的汉人?”

乙智磊道:“他们很难引诱,斥候也多,骑速很快,弓箭射程也远,不好对付。”

乙智森点点头,他道:“他们不是汉军,他们修的堡,是圆形的,汉军不会那么修。他们的弓射的比汉军远,可他们的海船上也有一面大汉的旗帜,有点奇怪。”

“另外,这群人砍木很快,短短几个月,就把海边数里地的大木都砍完了,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他们在烧窑,烟火大的能把都熏黑。”,乙智磊皱着眉头。

两人合计了一下,他们这个七千饶部族,很难把这些侵占他们土地的人打跑,必须告诉大王。

乙智森道:“磊,去一趟王城,告诉他们南面的海岸来了一批新的敌人,把我们所有看到的全部给王听。我会派人盯死他们。”

这时已经登上高山,回看远处的不奴人营寨,山海壮阔,森林无垠,他大声道:“这里是我们的土地,必须把他们赶走!”

身边,一千高句丽人整齐的排着队伍走过,山风呼啸,空气里已经有夏的味道。

袁华此时也已经回到营寨之内,对尔青道:“你是对的,高句丽人懂进退,他们很聪明目前而言,先建设好城市,我们步步推进。”

袁华走到大帐之内,指着地图对尔青,“先建北铁城,然后向北发展据点,每十里一个千人据点,要把周边的木头全部清空,至少要扩出八百米的事业开阔区。另外,所有的车队都要有骑兵保护,马匹和牛要披甲,可以多用几头,大车在林区道路行走,全部竖起挡板,慢一点也行,但要保证绝对安全。”

他再次思考,道:“车队要在前后配备火吻炮,用钢铁散弹压制两侧山林里的敌人。”

袁华提醒尔青,“移民到这里的大汉人,要全部接收军训,下发铁片和麻绳,要全部自己编制札甲,只有自己会编制,以后在战场上才会自己补,我们必须全民皆兵。”

尔青点头,然后认真记下。

袁华问尔青,“营造大匠师,是否知道钢筋混泥土技术?”

尔青点头,道:“知道的!”

袁华指着地图上的城市道:“这里,我希望你们尝试大量使用,城墙高度我希望能达到八米以上,我画两张图纸给你,一种是用蒸汽机制作一种混泥土搅拌机,第二种是车载震动器,用车推行,用来排出混泥土里的空气,砖头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大大加快建设进度。”

袁华最后顿了顿,对尔青道:“我们接下来在整个东亚将会有南海城,北铁城,但都需要统领,而我希望你能肩负起来。”

尔青笑了,他道:“只要先生相信我,那我就全力以赴把这两座城市管理好。”

袁华却道:“不,尔青我只给你一年的时间建设并稳固这里,我希望到明年年中,这里的铁矿能够全面开工,能支撑起整个东亚的工业体系。”

然后,他的手指,指向了倭国本岛的西北面的一个地方,道:“这里应该有个石见银矿,储量非常丰富。明年年中,你要在石见的沿海地区建立城市,由北铁城提供铁料,在那里开采白银,名字定为北银城。”

“倭国岛?我听过,海南岛有过倭国的海船过来采买铁料和棉布,听那里有上百个国家”,尔青倒是听过。

袁华直起腰,他向尔青展示了他关于东亚战略的构想,“南海城有铁,产粮;北铁城,有森林,有储量巨大的铁矿;而,北银城出银;尔青,这样整个东亚地区,我们有粮,有铁,有银,经济基础会无比稳固。”

尔青向袁华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袁先生,这三座城建好以后,我们还要做什么?”

袁华拍了拍尔青的肩膀,道:“夷洲(台岛)和流求,也要建城,拓荒万亩,兵精粮足,等待风起。”

尔青不明白什么是“风起”,但他没有多问。

此时,袁华,张衡和三位道长已然决定,他们会用五年时间,不断呐喊来叫醒大汉,若是大汉还在躺尸,那他们就要亲自动手,用耳光打醒一群梦里的蠢货。

而南海,北铁,北银三城将是他们的依停

现在,袁华会苟着,因为邓太后每年向海外移民十万灾民,袁华需要这些人口充实整个战略,无论是美洲还是东亚,没有基础人口,没有主体民族认同,那就没有根基!

此时,一个士兵奔跑着进入北铁城大帐,他气喘吁吁,举起手里的信件道:“袁先生,山海城来信,八百里加急!”

袁华去掉封蜡,取出信件,展开一读,他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刘玉写的:“袁华,我不奴族大匠师会议全票通过,决定建国,国号“华夏”。。。”

他站在那里良久,然后将信件交给尔青。

心中思绪万千,华夏是一个好国号,可大汉会认同吗?

他转身,看到尔青的肩膀在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希望建国,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现在,实现了。

可袁华现在不确定,“华夏”这个国号,会不会带来和大汉关系的恶化。

他必须回去了,于是他对尔青道:“我要回山海城,北铁城就拜托你了。”

尔青作揖,“先生,学生必不辱命!”

登上海船,袁华再次向外看去,山海壮阔,长风万里,原来已经走到了这里。。。

喜欢大汉与罗马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大汉与罗马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权力巅峰 妖孽病王娶哑妃 流放后,炮灰拐了星主大佬当男友 巴塞丽莎的复国日记 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 超级兵王(步千帆) 爱欲横流 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通天仙录 纨绔拽媳 盖世帝尊 守婚如玉 寻宝全世界 仙帝归来 至尊魔妃:草包大小姐 网游洪荒之最强抽奖 重生在电影的世界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山洞奇遇
经典收藏 煮酒点江山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驸马城 枪械主宰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九王县令 大赵嫡次子 农家子科举官场不好混 三国:貂蝉,把头发盘起来! 女尊:我真不想当帝夫 废物质子:一把火烧穿龙椅 大梁贵婿 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仵作传奇 朕的皇后娘娘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最近更新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穿越南宋: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充军之奴,砍到一字并肩王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流华录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北宋帝国兴亡史 重生梁山王伦,弥补所有遗恨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 大汉与罗马txt下载 - 大汉与罗马最新章节 - 大汉与罗马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