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冬,虽已经入了春,但书院的青砖地上总覆着一层薄霜,清晨时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
萧承安(沈文烬)每不亮就起身,先去后院的灶房帮张嬷嬷烧火——灶膛里的柴火是萧承煦让人送来的上好松枝,点燃后冒着淡淡的松烟,暖意顺着灶膛漫出来,把整个灶房烘得暖洋洋的。
“先生,今要教我们写‘福’字吗?”阿桃捧着砚台跑进来,脸上沾零墨渍,像只花脸猫。
她身后跟着几个年纪稍大的姑娘,手里端着刚磨好的墨汁,砚台里还浮着几片晒干的桂花——是秋时孩子们一起摘的,留到现在,想给墨汁添点香味。
萧承安笑着点头,用布巾擦了擦阿桃脸上的墨渍:“今不仅写‘福’字,还要教你们包红薯——萧大哥让人送了一马车蜜薯,埋在灶膛里烤,等下就能吃了。”
萧承煦和萧承安约定,以后萧承安喊萧承煦萧大哥。
话音刚落,院门口忽然传来马蹄声——萧承煦来了。
他没穿朝服,只着一身素色锦袍,手里提着一个食盒,身后跟着两个厮,扛着几捆新的棉絮。
“看你们灶房冒烟,就知道在忙。”他走进灶房,把食盒放在案上,打开时露出里面的糖霜——是给孩子们拌红薯用的,“昨听幺舅舅,孩子们的棉袄有点薄,我让人赶制了几匹棉絮,等下让嬷嬷们给孩子们添进去。”
萧承安接过棉絮,指尖触到蓬松的棉朵,暖得心里发颤:“兄长总记挂着这些。”
“自家弟弟的事,哪能不记挂?”萧承煦拍了拍他的肩,目光扫过灶膛,“烤红薯好了没?我也想尝尝。”
孩子们顿时围了过来,萧承安用铁钩勾出灶膛里的红薯——外皮烤得焦黑,裂开的缝里渗出琥珀色的糖汁,香味瞬间漫满整个院子。
他掰开一个递给萧承煦,又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块,阿桃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却舍不得吐:“好甜!比上次萧大哥送的蜜饯还甜!”
萧承煦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又看了眼身边温和分红薯的弟弟,忽然觉得——比起朝堂上的尔虞我诈,这书院里的烟火气,才是真正的安稳。
……
元宵夜前一,书院里张灯结彩。陆锦棠带着姑娘们剪窗花,红纸上剪出来的喜鹊、福字,贴满了每个窗户。
杨明汐则在灶房里忙活着,泡发木耳、清洗猪肉,准备包饺子的馅料。
萧承安和萧承煦则在院子里写春联,墨汁里掺了少量朱砂,写出来的字红透透亮,映着雪光格外好看。
“兄长,这副春联贴在书院大门上吧。”萧承安举起写好的联子,上面是“书声满院皆童趣,暖意盈门是故园”,“以前在书院过年,只有嬷嬷和几个孩子,冷冷清清的,现在虽然是元宵夜,但总算热闹了,我们就补过一个除夕吧。”
萧承煦接过联子,帮他扶着纸边:“以后每年除夕,我都来陪你们过。”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以后府里可能就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院子,不如这里热闹。”
萧承安抬头看了萧承煦一眼,心中无意识的笑了笑,看来兄长以后会定居江南啊!
傍晚时,饺子下锅了。灶房里的大锅里冒着热气,饺子在水里翻滚,像一群白胖的元宝。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锅,阿桃还主动帮杨明汐摆碗筷,手里的瓷碗擦得干干净净。
本应该逛街看花灯的,奈何萧承煦过来一起过元宵,萧承安要补过除夕,大家把逛街看花灯的剧情改成了守岁。
萧承安给孩子们讲当年在书院的故事——比如张嬷嬷如何用旧衣裳给他缝棉袄,比如他第一次读书时认不出“安”字,被嬷嬷笑着教了半宿。
孩子们听得入迷,萧承煦则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偶尔给弟弟添杯热茶。
快到子时的时候,萧承煦从袖中取出几个红包,分给每个孩子:“这里面不是银子,是我写的纸条,上面有你们的名字,还有一句我想对你们的话。”
阿桃打开自己的红包,上面写着“阿桃要永远像桃花一样开朗”,她举着纸条,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子时的钟声敲响时,院子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呼声,萧承安望着满院的灯火,又看了眼身边的兄长、陆锦棠和杨明汐,忽然觉得——他找了这么多年的“家”,原来早就就在这里了。
……
元宵过后,书院的后院多了一块藏。
萧承安带着孩子们开垦土地,种上了青菜、萝卜和豆角。每放学后,孩子们都会去藏浇水、除草,阿桃还特意给每棵菜起了名字,比如“高个子青菜”“圆滚滚萝卜”,惹得大家直笑。
萧承煦听后,特意让人从城外的农庄请了一位老农,来教孩子们种菜。
老农教他们如何分辨种子的好坏,如何给菜施肥,孩子们学得认真,连平时最调皮的丫头,都蹲在藏里,心翼翼地给菜苗松土。
除了种菜,萧承安还在书院开了“先生”课——让年纪稍大的姑娘教年纪的孩子读书、写字。
第一个报名当“先生”的是阿桃,她虽然才八岁,却把“人之初,性本善”教得有模有样,脸上满是认真。
有一次,萧承煦来书院时,正好撞见阿桃在教丫头认字。他悄悄站在窗外,听阿桃奶声奶气地:“这个‘安’字,是先生的名字,也是我们书院的名字,因为先生,这里能让我们安安心心的。”
萧承煦心里一暖,转身去了灶房,安排给孩子们做了他们爱吃的桂花糕。
等他把桂花糕端出来时,萧承安正好走过来,兄弟俩对视一眼,都笑了——无需多言,彼此都懂,这份安稳,是他们共同守护的珍宝。
日子就这样一过着,书院的读书声、笑声,每都会准时响起。
萧承安偶尔会去江南府驿站看看萧承煦,兄弟俩一起下棋、聊;萧承煦也常来书院,有时带些新的书籍,有时只是坐在廊下,听孩子们读书,看弟弟忙碌。
某个黄昏,萧承安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背书,“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声音飘得很远。
萧承煦站在门口,手里提着刚买的糖葫芦,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林家的阴谋早已成了过眼云烟,而眼前的烟火气、亲情、友情,才是真正能留在时光里的东西。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书院的大门敞开着,风里带着青材清香和孩子们的笑声。
萧承安抬头,看到兄长站在门口,笑着朝他挥手,他也笑着回应——往后的岁月,只要有彼此在,便永远是安稳的好时节。
喜欢穿越后一直在种田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穿越后一直在种田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