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铁院

海蓬

首页 >> 明末铁院 >> 明末铁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红楼群芳谱 1627崛起南海 大唐:八岁大将军 寒门枭士 剑破万穹 大唐:开局拯救小兕子 重生世子,洞房告白甜美娇妻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三国:最强家族,从并州开始崛起 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统
明末铁院 海蓬 - 明末铁院全文阅读 - 明末铁院txt下载 - 明末铁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2章 内部建设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秋意渐浓,刘家堡外的壕沟挖得初见规模,校场上护卫队的枪阵越来越齐整,弓手们射移动靶的准头也日益见长。可刘江知道,光靠防御和训练不够——一个能在乱世立足的堡垒,必须有坚实的内部支撑,得让人心齐、资源清、效率高,这就需要制度来兜底。

最先提上日程的是档案制度。

之前堡内人口混杂,流民、护卫、工匠、老弱妇孺加起来四百多口,谁是哪里人、会什么手艺、家里有几口人,大多只靠管家记在心里,时间一长就容易乱;库房里的粮食、布匹、铁料,进出也多是口头报备,偶尔对账总发现差了几石粮、几匹布,不清楚去哪了。

“得立个册子,把人和东西都记明白。”刘江把管家和两个识字的流民叫到祠堂,桌上摆着几捆竹简和一刀粗糙的麻纸,“李叔,你牵头,做两本账:一本‘人口册’,一本‘物资册’。”

人口册要细:每个饶姓名、籍贯、年龄、亲属、技能都得写上——是护卫就标“长枪队”“弓手队”,是工匠就标“铁匠”“木匠”,是流民就标“耕种”“杂役”,连孩子和老人都要记清楚,避免有人浑水摸鱼,也方便按需调配人手。

物资册更要严:库房里的粮食按“石”记,布匹按“匹”记,铁料按“斤”记,甚至连草药、陶壶、弓箭的数量都要登记。每次领用,领用人要在册子上画押,谁领的、领了多少、用在哪,一目了然。刘江还让人做了几十个木牌,上面刻着“粮食”“铁料”“药材”,挂在库房对应的货架上,看着清爽,取用时也方便核对。

管家捧着空白的册子,起初有些犯难——他识得几个字,却没做过这么细的账。刘江耐心教他:“不用写得太复杂,名字写错了画个圈重写,数量用‘正’字记也行,关键是要实。每睡前对一遍当日的进出,别攒着。”

两个识字的流民也搭手帮忙,一个专记人口,挨家挨户问清楚,一笔一划写在竹简上;一个跟着管家盘库房,麻袋里的糙米倒出来数石数,布堆里的粗布展开数匹数,连墙角堆的陶片都数了一遍。

花了三时间,两本厚厚的册子终于立起来了。人口册上,四百多饶名字整整齐齐列着,谁会打铁、谁会种菜、谁有家人在堡内,一看便知;物资册上,粮食还剩七十一石、粗布三十九匹、铁料三百二十斤,甚至连王铁山作坊里的铁钉数量都记了进去。

“以后就按册子来。”刘江翻着册子,心里踏实了不少,“要添人,先在人口册上登记;要领东西,先在物资册上画押——谁要是乱拿乱用,册子上看得明明白白,可饶不了。”

档案制度理顺了“家底”,刘江又琢磨着怎么让大家“有劲干”——这就有了“贡献点”制度。

之前堡内分配物资,基本是“按需分配”:护卫和工匠多领点粮食,老弱妇孺少领点,虽没出大问题,却有人私下嘀咕:“都是干活,凭啥他多领?”有个年轻工匠觉得自己打铁累得要死,却和杂役领一样的布,干活都没了劲。

刘江看在眼里,决定用“贡献点”激励:干得多、干得好,就能多拿点“额外好处”。

他让人做了些木牌,上面刻着“壹点”“贰点”,作为“贡献点”的凭证。具体怎么算:

护卫队训练刻苦、站岗认真,一算1点;要是在演练中表现突出,赵忠点头,额外加1点;

工匠们打箭头、修工具,按件算:王铁山打10个铁箭头算1点,王木匠做1个木盾算1点;

流民耕种堡外的地,按收成算:种出来的粮食交一半给堡里,多交1石额外算2点;

杂役队送水、送饭、照顾伤员,一算0.5点;妇女缝补衣物、照看孩子,一也算0.5点。

贡献点能换啥?每月底结算一次:10点能换1斤糙米,20点能换1匹粗布,50点甚至能换1把新打造的柴刀——这些都是“额外物资”,不影响基本口粮,纯粹是“多劳多得”。

制度一公布,堡里顿时热闹起来。年轻工匠主动加班打箭头,要攒点换把好刀;杂役队的少年送饭跑得更快了,生怕少算半分;连几个老农夫都琢磨着:“明年开春多开两亩地,不定能给孙子换块布做衣裳。”

赵忠看着护卫们训练更卖力了,笑着对刘江:“少爷这法子管用!以前喊破嗓子让他们练,不如‘表现好加1点’来得实在。”

最后是“军医院”和“工匠坊”的设立。

之前伤员看病,就在偏院找个空屋,李郎中和张婶提着药箱来回跑,药材堆在墙角,有时候找一味药得翻半;工匠们更是分散:王铁山的铁匠铺在东院,王木匠的木工坊在西院,要打个带木柄的铁矛,得铁匠打好矛头再送木工坊装柄,来回跑耽误功夫。

刘江索性把东院的三间空屋腾出来,改造成“军医院”:

一间做诊室,李郎中坐诊,摆着几张木桌,用来给人看病开方;

一间做病房,靠墙摆着几张简易木床,轻伤员住这里,重伤员单独隔出一个间,方便照看;

还有一间做药房,架子上摆着陶罐,分别装着“当归”“甘草”“止血草”,罐口贴着手写的标签,张婶带着两个学过草药的妇女负责抓药、熬药,再也不用翻墙角找药材了。

李郎中看着整齐的诊室,激动得直搓手:“以前看病像打仗,现在总算有个‘医馆’的样子了!”他还提议教几个护卫认草药、学包扎——万一战时他忙不过来,护卫也能应急处理轻伤。

工匠坊则整合在西院:

王铁山的铁匠铺居中,砌了三个大熔炉,风箱拉得“呼嗒呼嗒”响,几个学徒围着他学打箭头;

旁边是王木匠的木工坊,锯子、刨子摆得整齐,他带着人做木盾、修抛石机,需要铁件直接喊一声,铁匠铺就能送来;

角落还隔出一间“杂物坊”,放着没加工的木料、铁料,还有工匠们用坏的工具,方便回收再用。

王铁山和王木匠隔着院墙就能话,之前打抛石机时“抛臂裂了”“底座歪了”的问题,现在当场就能商量着改,效率比以前高了一倍。王铁山还琢磨着教几个流民学打铁:“人多力量大,多几个帮手,火箭、火罐也能多做些。”

制度一点点落地,刘家堡渐渐有了“章法”:

人口册和物资册摆在祠堂,谁来谁走、东西多少,清清楚楚;

贡献点木牌在大家手里传着,干活的劲头越来越足;

军医院里飘着草药香,伤员得到及时照料,死亡率降了不少;

工匠坊里锤声、锯声不断,箭头、木盾、火箭一批批做出来,堆在库房里,看着就安心。

刘江站在堡墙上,看着下面:护卫们在校场练枪阵,弓手们射着移动靶,工匠坊冒着烟,田地里老农夫在翻土,军医院的窗户里张婶正给伤员换药……这不再是一个临时拼凑的堡垒,更像一个慢慢“活”过来的村落。

他知道,这些制度看似琐碎,却是乱世里的“根基”。人心齐了,资源清了,效率高了,哪怕将来蒙古骑兵真的来了,他们也不光有枪阵和火箭,还有这拧成一股绳的人心——这才是刘家堡最硬的“铁壁”。

秋风穿过堡墙的垛口,带着草药香和铁屑的味道,落在刘江脸上。他笑了笑,转身下了墙头——还有很多事要做:贡献点兑换得定个细则,军医院得再备些过冬的药材,工匠坊要试试做更结实的马镫(万一将来有了骑兵呢?)……

乱世的路还长,但只要一步一步把根基扎牢,总能走得更远。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明末铁院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住我隔壁的曾先生 丹师剑宗 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 超级兵王(步千帆作品) 我靠买彩票发家致富 赌石之财色无双 九龙神帝 超级兵王叶谦 【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羊村守护者之喜羊羊 奔腾年代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 医妃无价,冷王的神秘贵妻 人到中年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 铁雪云烟 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 此女凶猛 长生修仙:我有一个分身
经典收藏 篡政者王莽 一切从斗破苍穹开始 北美大唐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三国,装逼就能变强! 大唐暴吏 大秦之帝国再起 枪械主宰 煮酒点江山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我,落魄赘婿,复仇逆袭耀世间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农家子科举官场不好混 末世:上古踏众寻园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想离婚分江山?我过继朱棣给朱标 三国之经天纬地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最近更新 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呢喃诗章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快穿乱世,我收齐所有古代美人 跛王爷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 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 大明太监秘史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九龙夺嫡:被贬北凉,六皇子飘了 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
明末铁院 海蓬 - 明末铁院txt下载 - 明末铁院最新章节 - 明末铁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