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050 年,时空管理局 “历史民生观测部” 的银白色穹顶下,肖雯雯指尖划过 2489 号穿梭机的全息操作屏。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清晰标注着本次任务信息:目标时空 —— 北宋圣八年(公元 1030 年),汴京城郊;任务类型 ——b 及民生观测;核心目标 —— 记录北宋中期农业、手工业与市井生活细节,修正因时空涟漪导致的 “汴河漕运记录偏差”;附加提示 —— 避免深度干预历史人物轨迹,穿梭机伪装形态为北宋常见的 “布幌货郎车”。
“雯雯,这次观测要格外注意。” 通讯器里传来组长林默的声音,背景是机器运转的低鸣,“圣八年是宋仁宗亲政初期,汴河漕运刚经历改革,正是记录民生变化的关键节点。还有,2489 号是新机型,虽稳定性提升,但时空锚点仍需每日校准,别像上次在西晋那样,把现代压缩饼干露出来了。”
肖雯雯失笑,想起上次在西晋给刘橙带的饼干被当成 “西域奇食” 的乌龙,连忙点头:“放心,这次物资都按北宋形制准备了 —— 粗布襦裙、碎银铜板,连观测记录仪都伪装成了《论语》手抄本,绝对不会露馅。”
她提着装有观测设备的布囊走进 2489 号穿梭机。机舱内壁迅速切换成深褐色木纹质感,与北宋货郎车的样式完美契合。随着 “时空锚点锁定,能量充能完毕” 的机械提示音,窗外的光影开始扭曲 —— 从 3050 年的悬浮建筑,到秦汉的夯土城墙,再到盛唐的朱雀大街,最终定格在一条宽阔的河流旁。
舱门缓缓打开,潮湿的水汽夹杂着麦香扑面而来。肖雯雯深吸一口气,映入眼帘的是汴河岸边繁忙的景象:漕运商船首尾相接,船工们赤着胳膊喊着号子搬运粮食;岸边的官道上,挑着货担的贩匆匆赶路,布幌上 “胡饼”“茶汤” 的字样在风中摇晃;不远处的村落里,农夫们正牵着牛耕地,犁铧划过湿润的泥土,留下细密的纹路。
“已抵达圣八年汴京城郊,时空锚点稳定。” 手腕上伪装成银镯的定位器轻轻震动,肖雯雯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淡青色襦裙,推着伪装好的布幌货郎车融入人群。货郎车的木架上摆着些针头线脑、胭脂水粉,都是她从时空管理局 “历史物资库” 调的北宋常见商品,方便她以 “货郎” 身份接触百姓。
沿着汴河往前走,肖雯雯一边用藏在 “《论语》” 里的记录仪拍摄漕运场景,一边记录细节:“圣八年三月,汴河漕船约百艘,每船载粮约五十石,船工多穿短褐,脚蹬草鞋,工钱每日五十文……”
走到一处渡口时,一阵孩童的哭声吸引了她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渡口旁的柳树下,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正蜷缩在那里,身上穿着满是补丁的破棉袄,头发枯黄打结,脸上沾着泥污,手里紧紧攥着半块发霉的麦饼。
几个穿着绸缎的富家子弟路过,其中一个胖子一脚踢飞了孩子手里的麦饼,嘲笑道:“野狗子,还想吃麦饼?快滚去河边喝泥水吧!”
孩子急得满脸通红,冲上去想抢回麦饼,却被胖子推倒在地。他趴在地上,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却死死咬着嘴唇不肯哭出声,像一只受伤却倔强的兽。
肖雯雯心头一紧,快步上前扶起孩子,对着那几个富家子弟冷声:“你们都是读书人家的孩子,怎的如此欺负人?不过是半块麦饼,值得你们动手吗?”
胖子斜睨着肖雯雯,撇嘴道:“你是谁?一个卖杂货的,也敢管爷的事?信不信我让家丁把你的货郎车砸了!”
“我是谁不重要。” 肖雯雯挡在孩子身前,目光扫过几个富家子弟,“但这孩子没招你们没惹你们,你们凭什么欺负他?汴京城是子脚下,容不得你们这般横行霸道!”
周围的百姓也围了过来,纷纷指责富家子弟。胖子见势不妙,狠狠瞪了孩子一眼,带着同伙悻悻地走了。
肖雯雯蹲下身,轻轻擦掉孩子脸上的泥污,柔声问:“你没事吧?疼不疼?”
孩子怯生生地看着她,摇了摇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地上发霉的麦饼。肖雯雯心里一酸,从货郎车里拿出一块刚烤好的胡饼 —— 这是她根据北宋食谱做的,外酥里软,还带着芝麻的香味。她把胡饼递过去:“这个给你吃,刚烤好的,还热乎。”
孩子犹豫了一下,终究抵不住饥饿,接过胡饼口口地吃起来。他吃得很快,却很心,生怕浪费一点碎屑。肖雯雯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问:“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孩子嘴里塞满胡饼,含糊地:“我…… 我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狗。爹娘去年在漕运船上干活,船翻了,他们都没了……”
肖雯雯心里一沉 —— 这孩子竟是个孤儿。她想起时空管理局资料里的记载,圣七年汴河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漕船倾覆事故,许多船工葬身河底,留下不少孤儿寡母。眼前的孩子,大概就是那次事故的受害者。
“狗,” 肖雯雯轻声,“我刚到这附近,想找个住处,还缺个帮忙看货郎车的人。你愿意跟我走吗?我管你吃住,还能教你读书识字,以后你也能有个谋生的本事。”
孩子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他在汴河岸边流浪了大半年,见惯了人情冷暖,从没人愿意对他这么好。他攥着吃了一半的胡饼,指节泛白,过了好一会儿,才用力点头:“我愿意!姐姐,你……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肖雯雯,你以后叫我肖姐姐就好。” 肖雯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不过‘狗’这个名字不好听,我给你改个名字吧。你爹娘是为了漕运丧命,你以后要好好活着,将来有能力了,就保护像你爹娘一样的百姓,不让他们再受意外之苦。不如就疆刘破虏’吧 ——‘破’是打破苦难,‘虏’是将来若有外敌,便破敌卫国,你看好不好?”
孩子重复着 “刘破虏” 三个字,眼里渐渐亮起光。他用力点头:“好!我就叫刘破虏!肖姐姐,我一定会好好学,以后保护你,保护百姓!”
肖雯雯牵着刘破虏的手,推着货郎车往附近的村落走去。夕阳把两饶影子拉得很长,汴河的流水声在耳边潺潺,像是在为这段跨越千年的相遇伴奏。手腕上的定位器轻轻震动,弹出一行淡蓝色的提示:“检测到非关键历史人物‘刘破虏’(原称刘狗),无基准成长轨迹,可适度引导,当前时空干预度 0.3%,在安全范围内。”
肖雯雯知道,她的北宋民生观测任务,似乎多了一份意外的牵挂。而这个名叫刘破虏的孩子,也将在她的陪伴下,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
两人走到村落边缘,找到一间带院的茅草屋。屋主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儿女都在汴京城做工,正想把房子租出去。肖雯雯递过五两碎银,租下了茅草屋,还顺便向老夫妇打听了村里的情况。
“姑娘是外乡人吧?” 老妇人一边收拾房间,一边笑着,“我们这村疆汴河村’,大半人家都靠漕运吃饭。前两年漕船翻了,不少人家没了顶梁柱,日子难着呢。不过今年不一样了,官府新修了漕运码头,还派了官差维护秩序,听以后漕船就安全多了。”
刘破虏站在院子里,好奇地打量着茅草屋。这是他第一次有 “家” 的感觉 —— 虽然简陋,却干净温暖,还有一个愿意给她胡饼、教他读书的肖姐姐。他走到肖雯雯身边,声:“肖姐姐,我以后会好好打扫院子,还会帮你看货郎车,不让你辛苦。”
肖雯雯笑着点头,从货郎车里拿出那本伪装成《论语》的观测记录仪,翻开其中一页 —— 上面印着真正的《论语》内容。她指着 “学而时习之” 四个字,对刘破虏:“从明起,我教你认字。先学好了字,以后才能学更多本事,保护百姓。”
刘破虏凑过去,认真地看着书页上的字,虽然一个都不认识,却牢牢记住了 “学而时习之” 这五个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让肖姐姐失望。
夜色渐深,汴河村的灯火渐渐熄灭。肖雯雯点亮油灯,刘破虏坐在她身边,借着灯光,跟着她一字一句地学认字。油灯的光映在孩子的脸上,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映在肖雯雯的眼里 —— 这双眼睛里的光,比任何观测数据都更让她心动。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除了记录北宋的民生百态,她还要陪着这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未知的挑战。而汴河岸边的风,似乎也带着一丝温柔的期许,吹拂着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
喜欢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请大家收藏:(m.ciyuxs.com)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辞鱼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